法国学者谈电影中的声音:噪音也可以拿来研究

30.12.2013  14:59

  古池塘/青蛙跃入/水声响。松尾芭蕉这首俳句非常出名,描述的是一出声音的戏剧。在《声音》一书中,法国电影学者米歇尔·希翁以之作为探讨关于声音源起的引子。希翁认为,这首诗“打破”了通常人们认为的一个声音只有一个源起的思想,诗中的声响既可以来自水声,但也有可能是指“青蛙”的声响,“端看”声音的倾听是散步者、捕捉青蛙者或者是诗人的愿望而定。

  在《声音》一书中,希翁像钱钟书般将中外文学和电影中关于声音的描述搜罗列举,从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到雨果的诗句,从中国古诗到日本俳句,从雅克·塔蒂、塔可夫斯基、伯格曼的电影,到莱昂内的《西部往事》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用意并非炫学,而在于呈现古往今来人们对声音的感受,对声音的表现,从而为他对声音作为一种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分析拉开帷幕。简言之,希翁全书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可以对声音进行客观、科学的研究吗?

  事实上,假如能越过“声音印象”等术语造成的理解障碍,《声音》一书可以说延续了法国哲人巴什拉融哲理和诗意论述于一体的写作风格,希翁也被人称为“披着理论家外衣的诗人”。与巴什拉常用的“诗学”概念一样,《声音》也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声音”的诗学。书中的论述,既带给我们知性思考的愉悦,又带着诗意的感性。

  针对现在影视和音乐实践中将音乐和噪声设置成势不两立的大趋势,希翁感慨于人们不再将音乐尝试与噪声融合,或者把它作为噪声的延伸,殊为遗憾,认为音乐这株一味向天空生长的植物,忽视了噪声这个在“地下富有营养的腐殖土层”,由此造成的结果,正如沃尔特·默奇所说的“你看一些电视,甚至电影,其实并没有声音——或许有对话、有音乐,却根本没有包含那种引发观众对于声音或音乐的质感或内涵产生兴趣的能量。”然而希翁对此现象却并不感到悲观,他写道:“这就是这个世界,我们的现实世界,并置的世界,带着马赛克镶嵌结构的世界,总要在某个时候拒斥‘噪声与音乐间的融合与转换’这个乌托邦的追求,可如此的乌托邦,却是我们的最爱。”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