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白人”助力乡村治理
新余市乡村常年活跃着一支“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既是积极参与法治实践的法律法规“讲解员”,也是矛盾纠纷“化解员”、社情民意“收集员”。
近年来,新余市司法局以平安新余建设为目标,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开展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3.6万名。“法律明白人”累计参与社会事务管理12061件次,化解矛盾纠纷10443件次,引导法律事务10482件。
◎文/图 严励 罗豪 新法制报记者方维芳
“法律明白人”参与调解纠纷
培养“法律明白人”13.6万名
“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参与、乡镇主抓、基层自治,这是新余市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独特的工作模式。”新余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7月,新余市开始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明确将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
选准人、选对人是培养工程的首要环节。新余市严格“法律明白人”遴选标准,将辖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村干部、妇女干部等作为“法律明白人”骨干优先培养,将“五老”人员、致富能手、护林员、退伍军人等作为“法律明白人”骨干培养对象,逐步将有能力、有威望、文化水平较高的村民纳入“法律明白人”培养对象。同时,将一些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村组干部、党员、“五老”人员和有能力、有威望的村民作为“村组调解员”进行重点培养,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法律明白人”队伍。
2021年,新余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在全市进一步巩固做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实施方案》,推动“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由农村向社区拓展,逐步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3.6万名(其中“法律明白人”骨干2.7万名)。
依托网校平台在线学法
“每次培训都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明白了职责所在,还学习了更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管理方法。”新余市仙女湖区凤凰湾办事处易家桥村“法律明白人”骨干潘武平,在参加完法律明白人培训课程后感慨地说。
“法律明白人”是从基层选拔出来参与社会治理的在职工作人员,拥有较为丰富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在参加完法律培训后,能够使其更好地参与法治实践,提升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为让“法律明白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多面手”、乡村振兴的“领跑员”,新余市充分发挥全市414名“村法治指导员”和各级普法讲师团作用,加强对“法律明白人”专业知识培训,从源头确保培训主体的专业性。
同时,依托全省“法律明白人”网校平台,做活在线学法方式,全市网校注册人数达7万余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乡村广场、文化祠堂等场所,以开展村“两委”换届、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培训为契机,对“法律明白人”进行轮训,目前,全市共有578名新任村“两委”干部纳入“法律明白人”骨干并参加培训,培训率达100%。
推动“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法治指导员”履职情况双重考核。制定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积极在“法律明白人”队伍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村组干部,并在涉农贷款等方面予以支持,激发“法律明白人”活力。据统计,全市农村“法律明白人”中有2979人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015人被推荐为村组干部,有关部门为农村“法律明白人”发放涉农贷款34480.71万元,提供技术帮扶7271人次。
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多亏了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不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钟元(化名)是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村民,其爱人在贵州省务工时不慎摔落,经抢救无效死亡。钟元向镇政府请求帮助,罗坊镇平塘村四元村小组“法律明白人”钟秋平得知情况后,与罗坊镇司法所副所长江安庆连夜赶赴事发地开展调解。经过多次协商,用人单位同意一次性赔偿钟某家属伤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丧葬补助金、精神抚恤金等共计96万元。
“‘法律明白人’具有带动家庭、辐射群众的功能,在农村依法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支点作用。”新余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群众威信高、业务能力强等特点,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引导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切实将矛盾纠纷消弭于源头。
推动农村“法律明白人”协助司法所所长、“村法治指导员”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依托“12348”平台,加大基层法治服务供给,让群众随时随地学法、问法、预约公共法律服务,打通了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引导“法律明白人”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民主决议和民主议事,在重大事项讨论上建言献策,在修改完善“村规民约”中发挥法治效能,提升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农村法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政策、调解矛盾纠纷、引导法律服务、参与基层治理……如今,新余市13.6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城乡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一线,累计参与社会事务管理12061件次,化解矛盾纠纷10443件次,引导法律事务10482件,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乡村治理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