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起来的文化遗产更让人着迷

15.06.2014  11:40

6月14日,中国第9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举行,清代镇窑复烧点火和明代葫芦窑开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古窑”这座文化遗产“宝库”,跳跃着鲜“”的舞步,展现在世人眼前。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景德镇古窑这次举行的复建复烧等系列主题活动,把瓷器和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融入到市场中,让沉寂在书本和记忆中的文化,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走进现代生产生活。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这份历史的“馈赠”也成为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文化遗产不能“”起来,保护若仅以隐秘不示人的静态方式进行,将对文化遗产的传承,造成负面影响。文化遗产只有与现代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才能像“古窑”一样真正变“”。

没有接触则情感不深,对于文化遗产来说同样如此。如果只是停留在课本或者博物馆的讲授,许多隐含在文化遗产中的“情感”将让人无法感知。而这种无法感知,随着时间的流逝将让人模糊对于“自身”的认同。让文化遗产走进常人生活,让常人能具象地接触并与之发生关联,才是对于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

更进一步讲,“”起来的文化遗产,能够把人和历史拉近,知道曾经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先辈做了些什么,激活隐藏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让我们生发对于时空的敬畏,从而产生更为深刻的“共同体”感觉。这种感觉,恰恰是维系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

从古窑如织的游客可以看出,“”起来的文化遗产,在人们合理的利用和欣赏下,更能绽放出迷人的“光芒”。(文/荷干)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