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年间流失300多名法官 工作压力大收入不高

19.01.2014  12:38

   法官流失

  一方面法官每年在流失,另一方面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却在日渐增加。昨天,宋慰祖、李远方等1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呼吁提高法官待遇,解决全市法官流失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在职法官赵海。

   背景

   5年流失300多名法官

  据代表们讲,近年来,全市法院持续出现较大面积的人员流失,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本市法院同期招录2053人,其中流失人员总数达到348人,占同期招录数的16.9%。本市法院情况并非个例,江苏省2008年至2012年法院系统共流失2402人,广东省超过1600人。

  调研显示,流失法官以优质生源为主,多为学历较高的年轻男性,主要集中在基层法院,而且流失人群中的骨干比例增加,流失速度加剧,预计未来每年将有超过200名法官离职。

  代表们指出,法官离职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不仅影响队伍稳定、队伍士气,而且还对队伍结构带来巨大影响。人员的大面积流失,尤其是高学历、低龄、男性人员甚至骨干、中层干部的持续流失,对队伍的新老交替、业务传承乃至工作作风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法院保持理想的学历结构、合理的职级梯次结构和平衡稳定的性别结构。

   原因

   工作压力大收入不高

  人大咨询会上,市高院副院长吴在存向记者介绍,目前本市法院法官的流失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太大。代表的联名议案中的数字显示,北京法院审判人员的每年人均结案数为160.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一线审判人员的工作量已经接近极限。特别是基层法院,绝大多数法官常年加班,而且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目前没有缓解迹象。

  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同时,法院还要面临生活压力。目前应届本科毕业生进入法院工作,见习期内月收入为3700元,转正为科员后月收入4300元左右;应届硕士生见习期与本科生相同,转正后为收入4400元左右,仅比城镇居民平均3100元的月收入略高。

  此外,法官们的职业荣誉感不断下降。代表们在议案中指出,近年来,司法环境持续恶化,缠诉闹访、哄闹法庭、暴力抗法事件屡有发生,裁判结果只要与当事人预期不一致,当事人即将矛盾对准法官,对法官动辄辱骂投诉、恐吓威胁,有的甚至选择持械殴打、抛掷物品等,使得法官尊严和法律权威受到挑战。

   呼吁

   提高工资和职级待遇

  代表呼吁市人大应高度重视法官频繁离职现象,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加强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建设,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为法官工作减负、让法官树立职业荣誉、抛却后顾之忧,更好地投身审判工作和司法事业。

  代表们建议提高法官的社会地位,建立与法官职业特点相适应的法官职务单独序列,制定法官独立薪金制度。法官作为一种特殊职业,门槛高于一般公务员,工作的专业程度和辛苦程度也远高于一般公务员。代表们指出,《公务员法》虽然明确法官可以采用单独的序列进行管理,但是相应的配套措施至今没有到位。

  代表们建议提高法官工资待遇和职级待遇。虽然《法官法》规定了“法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审判工作的特点,由国家规定”,但实践中,法官的工资标准一直是参照公务员体系执行。

  代表们建议,经过各级人大常委会任命,工作达到一定年限以上的低职级法官,在行政职级上给予高一级行政职级待遇。

  京华时报记者孙思娅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