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流量清零之争彰显公民法律意识进阶
近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布《深圳市信息消费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其中最让消费者不满的是各运营商制定的“套餐流量剩余部分按月清零,超出部分另收费”的套餐方案。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消委会同时向运营商隔空喊话,称其为“霸王条款”。针对此事,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将于4月1日约运营商谈手机流量套餐问题。(3月27日《南方都市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钟天华就“流量清零之争”提出的“鸡腿论”一时间引起热议,网友吐槽之声不绝于耳。与此同时,“长沙律师起诉移动流量计费案”也已宣判完毕,原告一审被判败诉。当然,原告已经提起上诉,案件的最终结果还在等待之中。
就报道来看,不管是深圳市消委会所做的调查,还是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约谈手机运行商,其背后体现出的正是流量套餐清零现实语境中的民意诉求。从根本上而言,流量清零是不是“霸王条款”,有待于法律层面的厘清,最终的认定需要相关判决结果的佐证。但是,就目前而言,流量清零事件的发酵,体现出了公民“斤斤计较”的法律诉求,与社会发展和公民意识进步具有一定的关联。
在现实中,其实手机套餐运营商也在力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比如,优化升级系统、设置各类提醒等,但距离消费者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对于消费者而言,其自然希望得到最为满意的服务,这是作为“上帝”所应当享有的权利。而且,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将流量进行精细化操作,以“搭积木”的方式对流量进行累加,满足消费者“斤斤计较”的需求,并不是一种奢望。目前,上海等地的运营商已经表示将陆续推出季度套餐,并承诺流量将可以挪用。
从根本上看,消费者的“斤斤计较”并不是坏事,反而可以促进电信消费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倒逼运营商技术升级和服务理念的转化。电信消费市场的构建,需要游离在法律空间之内,流量套餐清零也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虽然,目前来说,还有判决结果认定流量清零违法与否,但是,在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升的当下,这就是公民对自认为不合理现象的一种对抗,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对于消费者而言,属于自己的权利,就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进而推动整个公民意识的觉醒,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法律因子。
肯定的说,广东省相关部门的做法,为公民诉求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流量清零事件植入了“公力救济”因素,对于推动事件处理具有积极意义。透过事件,在“斤斤计较”的民意期待背后,是公民整体法律意识的强化,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欣慰和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