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男篮是高配学霸阵容:平均高考成绩超600分
2013赛季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甲组的赛程,已经进入一场定胜负的1/8决赛阶段。昨天下午浙江大学对杭州师范大学的比赛打到第四节最后4分钟,球场上出现了一个不易令人察觉的细节。已经以73-39遥遥领先的浙大队换人,15号张嘉骐换下4号张骋,这是控卫换控卫,也是硕士换硕士——前者学自动化专业,后者是医学专业,两人都是在读硕士研究生。此时,浙大队在场队员,还有一位是能源专业在读博士。
从奥运会到CBA,从国家队到职业队,以现在在中国篮协注册的球员,无法组起这样一支平均高考成绩超过600分的高配“学霸”阵容。读书好,打球行不行?旁人好奇的问题,不是他们自己关心的,学霸球员们有自己的打球方式,也有自己的篮球人生。
打篮球
就是在上课
“考研是保送的,篮球有加分。但是如果不加分……应该问题也不大吧,是不是不太谦虚?”张嘉琪笑着说。
关于“学霸”,有这么一种说法:“你不会的别人会,你会的别人做得比你快,最后分数比你高。”林书豪证明了脑子好打球也好,那么学霸球员打篮球破对方的阵是不是也一定像在考场上解题那样有见招拆招?未必。
“每年大赛前我们有机会和我们学校打CUBA的高水平队打两场,要输给他们一半,就像今天这场的比分一样。”张嘉骐语气坦然,“和他们打比赛我们就赚到了,能学习的东西很多。比赛完了,听 教头 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输这么多,完了大家还要坐下来一起分析总结。”这话题一转就从打球跑到学习上去了。
张嘉骐口中的“教头”,是最早带领浙大篮球队征战CUBA的元老级教练陈南生。说起学霸球员和通过特招进来的高水平队球员有何区别,“教头”举了个例子。
“我给高水平队开赛前准备会,讲战术,讲了半小时,下面都不耐烦了。说, 教练,你放心吧,我们肯定拼,上去肯定干他们。 那么怎么干?用什么战术干?就不知道了。给本科生讲战术,每个人都会认真听,一起参与讨论,准备会可以开两三个小时。”
一堂纸上谈兵的技战术会真的可以开两三个小时?“如果说一场球输了,总结会可能两三个小时都不够。”张嘉骐印证说,“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解决掉。每个人先说自己的问题,再说别人的问题,讲完之后教练要发言。会后自己还要思考,这时候就是很费脑。”
听战术就当是上课,赛后总结好比是考完试制作“错题集”,浓浓的学霸味道,有没有?
几何学得好
有助于破联防
参加本次联赛的这支浙大队,有15位报名球员,包括一个在读博士,两个硕士,在没有入选大名单的落选球员中,高学历的球员更多。用解几何题的方法来打篮球,这是学霸球员独有的方法。相比高水平队球员甚至是职业球员,硬件条件不可比的学霸们不是用身体、经验,而是用方法在打球。
打球需不需要理论主导?“教头”陈南生又一次用反例来证明。“其实篮球战术就是几何学、物理学,球员在场上的运动就是点在平面上的运动,比如下快攻三名队员要成等腰三角形跑位,破联防成梯形站位。但是以前有的特招队员居然反问我,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这样的例子有些极端,张嘉骐对此的理解是,有理论,理解更快。理论基础能帮助球员更好地理解战术,更重要的是能引领球员在千变万化的赛场上活学活用,因为,功夫在平时都已经下足了。
“今天的比赛我们都没有叫战术,只要看到对方用盯人,我们喊一声 是盯人 ,就知道该怎么打。队里不会很明确说用什么战术,但是在平时训练当中已经融合进去了。”他说,“在平时有问题一定要解决,不然这个队不适合你,我们队一直有这样的风气。”
学霸球队
收获的不仅是冠军
张嘉骐今年研一,说到会不会考博再多打两年,他很干脆地说,那是学习方面的事情,不会和篮球混为一谈。以后的工作,更不会和篮球有关,“但是篮球这东西还会继续打。”
张嘉骐说,到了研究生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面,交朋友的渠道就更窄了。篮球是男同学交朋友的一大方式。在他身边,并没有多少人们想象中的宅男、极客,“我们实验室就有个群,篮球同好。篮球是个很重要的社交方式。”
学生球员,先是学生。学霸们平时练球的时间不够多,有自己的压力,用张嘉骐的话说,他们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教练,一个是导师。有时候两头都在催,很难办,只能靠自己协调。“就是靠这股热爱啊,要拿冠军。”
“我们一周只有三次练习,每次两小时,大赛前也是这样。但我们不仅仅只是一周三练这么简单,靠的是底蕴。准备会,总结会,吃饭一起来,所有东西都是井然有序。新队友进来会说,不愧是冠军队。”作为队长,张嘉骐为这支球队此前的四连冠自豪,但看得出来,让这个团队里所有人刻骨难忘并终身获益的,还是学霸的风气以及留存下去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