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绿洲吹浪去——九江市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纪实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3月下旬,记者来到永修县虬津镇3000亩的蔬菜基地,看到许多农民在采摘菜薹、花菜等时鲜蔬菜,一派忙碌景象。这里过去是荒坡地,九江市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00万元,对这里进行综合开发,然后通过招商引来宏康公司种植蔬菜。如今,该公司种植的蔬菜80%销到香港。
自2003年以来,九江市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9.53亿元,改造中低产田73.46亩,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9.56万亩,新增耕地面积近3万亩。同时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83个,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自2011年起,该市连续4年获得“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设区市”荣誉。
建设规模化经营示范区
九江市过去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种田靠天吃饭,积极性不高,不少农田撂荒,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为此,该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本着“强基固本、产业富民”的方针,对农田进行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
该市规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集中连片,平原地区开发面积在3000亩以上,丘陵和山区开发面积在1000亩以上。同时,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要求,进行平田整地、培肥地力、优化水系、整修道路等,把中低产田和“望天丘”改造成“丰产田”。
该市将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实行“先开发后流转”“先流转后开发”“建立产业园区促流转”等模式,引导和鼓励种植大户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流转土地,实行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致富。
一石激起千层浪。昔日无人问津、成片撂荒的中低产田,经过农业综合开发后成了“香饽饽”,许多种植大户抢着承包项目区的农田,将其建成规模化经营的示范区。近几年,该市先后打造了修水万亩宁红茶、都昌万亩水产、永修万亩优质稻等规模化经营的示范区,面积近60万亩,成为农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建设农业项目样板工程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惠及农民的项目,不能建成“豆腐渣工程”。九江市创新举措,力争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农业项目中的样板工程。
该市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设计,平原地区按照“农田格田化,水渠、树林、道路网格化”的要求进行设计,便于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这样的设计,做到了排涝和灌溉分离,彻底解决了涝渍的问题。丘陵和山区进行梯田化设计,并结合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建设泵站、管道输水、滴灌、喷灌等工程,突出解决节水抗旱问题,做到旱涝保收,农民种田不再靠天吃饭。创新施工工艺,采取三角衬底一次现浇成型、卡扣式T型槽等工艺施工,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工程质量。创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建立了以监理为主、农业综合开发办管理人员和农民义务质量监督员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管。德安县把村里年长的、有一定威信的村民选为农民义务质量监督员,让他们监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工程质量。今年53岁的丰林镇依塘村村民周泽海被选为义务质量监督员后,经常到丰林项目区建设工地“指手画脚”,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改正意见。“我做过砌匠,也是内行。如果有人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我一看就知道。”周泽海认真地说。
由于措施有力,该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有保证,建成了一批优质工程。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九江市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启动时,非常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各县的资源条件和农业产业现状,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带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闯市场、奔小康。
该市在都昌、永修等平原地区,建设粮食、油料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湖口、德安等丘陵地区,建设水果、蔬菜、油茶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修水、武宁等山区,结合移民扶贫工作,以生态治理项目建设为重点,建设蚕桑、香榧、山核桃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同时,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把农业龙头企业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对接起来,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为农业龙头企业的原料车间。
该市还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拿出1400万元,扶持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茶叶产业。在该项目的撬动下,该公司投资近1亿元,在修水县建起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扩茶园面积5500亩。去年,该公司新上的两条生产线投产后,敞开收购当地的茶叶鲜叶,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
目前,该市的博莱药业、仙客来、宏康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建立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引擎”,带动了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