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力争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降雨就地消纳利用(图)
本报讯 记者 陈文秀、 实习生 邱勋聪 报道:1月18日,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我省正在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每逢大雨便‘看海’”一直是困扰不少城市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去年4月,萍乡成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率先拉开了我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序幕。随后,赣州、抚州、吉安、新余等城市也纷纷跟进。
萍乡
3年投46亿元打造“海绵城市”
早在去年4月,为解决“晴旱雨涝”问题,我省就已开始推广“海绵城市”建设,萍乡成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
“萍乡每年的降雨量可达到1600至1800毫米,由于地处山地低洼地带和赣湘两个水系的分水岭,三面山地产生的径流均沿萍水河汇入市中心,经常导致城区短期内积水暴涨。”萍乡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早期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往往是硬化路面,渗水性差,加之水利调蓄设施陈旧,每逢暴雨来临,路面径流缓慢,便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6月23日、2011年6月14日、2014年5月25日,萍乡分别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对城市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萍乡市专门出台《“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将在32.98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内,投资46亿元建设147个项目,打造“河畅、湖美、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新萍乡,将缺水的“江南煤城”构建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
目前,萍乡已成立领导小组,并启动了首批建设、改造项目。
南昌
九龙湖或试点“海绵城市”
正在召开的南昌市两会,“海绵城市”也成为热词。
农工党南昌市委提交的一份《关于推进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中提到,希望南昌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能够树立城市生态文明理念,调整城市排涝抗旱思路。
针对这一提案,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在回复中表示,为贯彻和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南昌市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南昌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该规划根据南昌降雨、气象、土壤、水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了“蓄、滞、渗、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来确定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系统方案;提出通过控制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模式、加强雨水渗透、雨水调蓄设施和城市水系的方式实现径流量控制;采取贮存利用、渗透、生态利用的措施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目前,南昌市城乡规划局正在组织编制《南昌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该规划在生态系统构建方面强化了自然山林、水体、湿地等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和管控,同时,将加强与水利、园林、城市建设管理等部门的合作、逐步开展有关“海绵城市”的课题研究,并计划以九龙湖片区的核心区作为试点区域应用“海绵城市”的具体建设技术,从中找出适合南昌市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形成“南昌标准”,在全市予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