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启智:走过高考,前面应是广阔风景
又到一年高考季。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多次重要会议上提及招生改革,还曾经撰文专门讨论如何看待高考。“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2011年8月2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参观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时,用这句古诗词勉励高三学子。
盘点总书记历年来勉励高三学子的真情话语,能够对高考增进一些理性与科学认知。读书学习、积累知识确实需要下一番呕心沥血的苦功夫。所谓“寓教于乐”,乐是有限度的,实际上是苦乐相伴,如果没有“苦”,那“乐”也就没有分量。学生在校读书不仅为将来成长做好知识与文化储备,更是藉此培养吃苦耐劳品质。
“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总书记12年前所言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角,一道指引莘莘学子奔向广阔天地的分水岭,而非任何终点线。走过高考,一部分同学会上大学继续深造,另一部分同学将考入职业院校学习就业技能,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提前步入社会,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重新接受磨炼考验。这种人生航向上的分流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它既受到社会对人才或人力资源选择制约,也由个体个性禀赋差异所决定。个性差异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如同花开千百种各有其美丽,不同性格不同禀赋的人们都有希望成就个人梦想。将喜好钻研学问之人放到机械操作岗位上,或让喜欢动手不爱手不释卷的人去搞学术研究,都是严重错位,于个体于社会皆有害无益。
高考让学子形成有序分流态势合乎情理。在适当时候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不悖的教育分流制度,是国际教育通行做法。德国自学生10岁起就开始实行分流,但德国又允许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日后可以参加普通高考,为“晚熟”学生调整职业方向预留出口;新加坡学生在读完初级中学后,即根据学习能力不同而划分为学术型、技能型两类人才,职业教育分流随之启动;美国教育分流时间较晚,然而也是从高中阶段开始,高中学校按照学生以前的学业成绩,把他们编入不同的教学轨道,轨道覆盖了完全不同的课程,贯穿了所有科目,最终把学生导向毕业后的不同走向。
当然,要让青年学子乃至全社会都能以平和心态看待教育分流与高考“分水岭”,国家需要坚定不移推进社会公平制度改革。首先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让各行各业收入差距缩小,从根本上消除人们通过高考“独木桥”挤“公考”独木桥的念想;其次是推进干部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挤压权力寻租空间,同时从制度上激励拥有一技之长以及干实业的人们,并且使其收入地位丝毫不逊色于仕途为官者,从根本上消除官本位影响。当人们不再削尖脑袋钻营做官,而是普遍崇尚创新、研究与干事创业,社会进步、民族崛起才有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