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深化改革驱动力--感知逐梦路上的中国力量之一

27.12.2016  18:45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激发深化改革驱动力——感知逐梦路上的中国力量之一

  新华社评论员

  岁末年终,各种盘点纷至沓来。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的年度热词榜中,“供给侧改革”等赫然在列。回首2016,“深化改革”依然是解码中国发展的重要关键词,是共识所在、人心所向。展望2017,改革更是我们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最强劲驱动力。

  新开局新气象,改革之势更加磅礴。“十三五”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截至目前,中央深改组已召开会议11次,审议通过近百个文件。国有企业、财税金融、资本市场、土地制度、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方案不断出台,主要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如果把视野拉长一些,全面深化改革三年来,在党中央带领下,改革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改革不断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主体框架日益搭建起来,为中国发展注入澎湃不息的推动力,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场改革的重头戏同样精彩纷呈。一年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扎实推进。去产能,抓住“牛鼻子”,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全年450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2.5亿吨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去库存,用好“分类法”,到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9个月减少;去杠杆,打好市场化法治化“两张牌”,有效化解风险;降成本,打出“组合拳”,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预计降低企业成本超1万亿元;补短板,开启“加速度”,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自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一年多的时间,在改革大潮的激荡下,“供给侧改革”不仅成了广为人知的热词,更成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力跳动的脉搏。太行山区的近百年老煤矿正式封井关闭,重新踏上创业之路;一些钢铁企业告别“白菜价”的普通钢,探索特种钢为主业的转型之路;越来越注重品质的“中国制造”不断引发消费热潮,让消费者增强了“买优质产品不必再海淘”的信心……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和产品质量,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夯实了经济增长的根基,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坚实支撑,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根本所在。

  唯改革才有出路,唯创新才有未来。迈向2017,深化改革的时代步伐更加铿锵有力。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7年定位为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从“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拓展为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新内涵、新任务。从长远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开了头,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更复杂的课题还有待破解:如何协调利益关系,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如何用好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如何把握“稳”与“进”的关系,等等。这正是观察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窗口。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改革开放38年来,中国前行的每一步都不平坦,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前进是应有的姿态。今天,不管是继续建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厦,还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呼唤知难而进的决心、革故鼎新的智慧、久久为功的毅力,不断实现改革新突破、开创发展新境界。新的一年,让我们不忘初心,在改革之路上继续前进,用改革的力量推动发展航船扬帆致远,驶向中国梦的新境界。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