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游学小心游而不学 专家:游学比例最好三七开

20.07.2015  12:37
原标题:“烧钱”游学小心游而不学 专家:游学比例最好三七开

海外游学越来越热,一名工作人员在介绍澳大利亚的学校。广州日报记者何波 摄

烧钱”游学 小心游而不学 动辄2万~5万元 花得到底值不值?专家建议游学比例最好三七开

1.由旅行社组织

去哪儿?主要线路有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

多少钱?只有五天时间的新加坡亚洲短途游学,需要7000至8000元。英、美、澳的游学团,两周时间的在25000元~30000元,三周时间的均在30000元以上。

2.由留学中介机构组织

留学中介机构组织的游学项目更多样化,会分为背景提升、名校课堂、留学选校、就业实习等。

3.由中学组织

不少中学也开展了游学活动。比如天河省实今年共有四个游学团,共计约60人,分别去往美国和欧洲。

文/记者刘晓星 实习生张乐

暑假来临,海外游学进入了高峰期,家长们“烧钱”的时候又到了。然而,伴随着市场的火爆,各种吐槽也不绝于耳:学生家长抱怨游大于学、寄宿家庭并不具备接待条件;带团老师也是一肚子苦水:学生爱拖拉、跟寄宿家庭关系没处理好、每次一出门就像赶鸭子。尽管如此,不少家长还是愿意花上2万到5万元不等的价钱,让孩子体验两、三周的国外生活。

记者日前在广州西湖路的数家旅行社门店了解到,今年的“游学团”价格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主要线路有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只有五天时间的新加坡亚洲短途游学,价格较为实惠,只需要7000至8000元。英、美、澳的游学团,两周时间需要25000元~30000元,三周时间需要30000元以上。旅行社将这些“游学团”定位为“高端定制旅行团”。

相比起旅行社,留学中介机构组织的游学项目更多样化,分为背景提升、名校课堂、留学选校、就业实习等。由于目前游学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多样,游学线路的设计也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启德教育游学部的数据显示,游学在国内兴起的10年里,市场年增长率达到40%~50%,速度惊人。

除了旅行社、留学中介等,广州不少中学也开展了游学活动。天河省实今年共有四个游学团,共计约60人,分别去往美国和欧洲。“因为家长和学生们有需求,我们近年来都有与旅行社合作,共同商讨线路和行程,组团游学。”该校副校长黄燕文说。

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将孩子交给学校更放心。“一是孩子们彼此熟悉,起冲突的几率比那种临时拼凑的团要低很多。二是学校老师带团,肯定会比导游认真负责,孩子也更受管教,不容易出状况。三是行程更有保证,忽悠成分相对较少。”家长薛女士说。

调查:多数家长不知教育部曾发布《指南

去年暑假,教育部发布了《指南》规范中小学生海外游学。日前,记者对广州30名初一到高一的家长进行了一项小调查,其中有25人表示不知道有这项《指南》,另外5人表示有听说过,但并不清楚具体内容。

事实上,该《指南》对游学进行了相当详细的规范,包括“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1/2”、“对于需要乘坐汽车长途旅行的,应在合同或者协议中就车辆性能、安全车速、司机规范等予以明确约定,避免出现车辆老旧、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情形”、“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2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除非特别需要,不宜组织跨国多地的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等。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总编辑陈志文认为,教育部发布的这项《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对游学市场起到了规范、引导作用,但缺乏约束力。“游学的主要组织者中,旅行社是由旅游部门监管的。而留学教育机构首先是在工商注册的,教育部门有一定的管理权,但没有执法权。

数据

某教育机构游学部的数据显示,游学在国内兴起的10年里,市场年增长率达到40%~50%,速度惊人。

游学故事

1.初二去游学英文不过关 打消高中出国念头

我特别想让我儿子出国,可他不愿意,只想黏着父母。我就给他报了暑假游学美国团,希望他能改变主意。”在日前由广州日报举办的“2015年广州高中国际课程班招生说明会”上,一名家长如是说。启德教育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一直是游学市场的“宠儿”,其中大约有50%的学生和家长会选择到美国游学,他们中大约有70%以上的人是有游学意向的。

除了为了鼓励孩子出国读书而游学的家长,也有为了打消孩子出国读书念头而让他们先游学的家长。岑先生的儿子目前正在广州某重点中学攻读国际高中课程,在此之前,小岑一度非常希望在高中阶段就出国,但岑先生一直认为孩子还太小,不具备独自在国外生活的能力,父子俩为此一度闹不愉快。

于是,在儿子初二的暑假,岑先生将他送往澳大利亚游学。结果一回来,儿子就叫苦不迭。原来,因为英文能力不过关,小岑完全跟不上临时学校的全英文教学,与寄宿家庭的沟通也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也不习惯当地的饮食,以至于喝上一碗西红柿鸡蛋汤都觉得是人间美味。“还是先不出去了,高中阶段吃不惯,搞不好还影响身体,先好好学英语,好好锻炼身体,等到考大学的时候再说吧。”小岑主动跟爸爸说。就这样,一场拉锯战宣告结束。

2.寄宿家庭情况不如预期 学生“槽点满满

小林在去年暑假参加了一个加拿大游学团,三周的行程让她大开眼界,同时也“槽点满满”。最让她不开心的是负责接待的寄宿家庭比较不靠谱。“我们是分散住在当地寄宿家庭里的,我和另一名同学被分到了一个家庭中,结果发现这个家庭连起码的接待条件都不具备。”小林说,有好几天早上,家庭主人只给他们准备了一杯牛奶和几片生菜,什么干粮都没有。每天没到中午,她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课都听不进去。

另外,寄宿家庭竟然不能上网,导致小林每天很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研究性作业。而且,这个寄宿家庭的母语并非英语,因此与他们用英语沟通都比较费劲,更别提行程上说的每天一小时用英语对话了。

我还不是最惨的,有些同学住的寄宿家庭连车都没有。”小林说,因为不少寄宿家庭和学校离得比较远,因此行程上是要求由寄宿家庭负责接送上下课的。结果有同学到了寄宿家庭后,主人说车坏了,没办法送了,只画了一幅交通图,小朋友只能自己每天搭乘公交车前往学校。

带团老师有话说

1.四处乱晃悠 老师心慌慌

天河省实副校长黄燕文去年带领一个38人的游学团前往西欧,这在外人看来是美差,但几个老师要负责这么多学生在国外的安全,几乎每天都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生怕发生任何意外。最让她头疼的就是很多学生拖拖拉拉的,一不小心就要走失一两个人。“我们在伦敦的时候,住宿营地比较偏远,到市区要搭乘火车+地铁,很多学生走路东看西看,晃晃悠悠的,队伍拉得老长,人又多,我们团有四个老师,只好两个老师在前面领着,我和另一名老师殿后。”黄燕文说,有一次,因为队伍拉得太长,被人群冲散,地铁票都在前面导游手里,伦敦地铁里又没有信号,电话联络不上。几个人只好硬着头皮跟入站闸口的工作人员解释情况。所幸工作人员对他们非常信任,二话不说马上放行。

还有一次,游学团从伦敦远郊搭乘火车到牛津街,有两个学生没听清楚指挥,坐过站了。两个孩子在电话里都吓哭了,幸运的是,旁边有一位热心的乘客,陪着两个孩子下了火车,还帮她们叫了出租车,跟司机说清楚地址,这两个学生最终得以顺利和队伍汇合,但老师们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

2.各种买买买 老师很郁闷

一位有着丰富带团经验的机构老师则说,中国学生普遍自理能力比较差,状况频发。每次都有很多丢东西的学生,钱包、手机、机票、相机,几乎什么都能丢。老师还得折返回去找,特别耽误时间。另外,很多孩子是手机控,无论去到哪儿,第一时间就是要找无线上网,行程中不好好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整天低着头玩手机。“不少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也比较差,在旅馆、博物馆大声喧哗,导致被投诉。在寄宿家庭里不认真听要求,结果在洗澡的时候把人家的地板弄坏了。还有学生不善于跟寄宿家庭沟通,饿了就偷偷煮吃的,结果人家打开冰箱发现东西少了。本来是小事,却导致了不愉快。”这位老师说。更让人郁闷的是,不少学生一经过商店就迈不动腿了,各种买买买,甚至有学生在学习期间偷跑出去买东西,增加了安全隐患。

提醒

1.行程多未必好 可能“游大于学

启德教育游学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家长在报团时会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行程越紧凑,活动安排越丰富,性价比就越高。但实际上这很可能会导致“游大于学”,丧失了游学的意义。例如,一个10日行的美国夏令营,往返就要花两天,美国国内飞机和交通至少两天,观光景点至少两天,迪士尼1天,购物1天,与美国人交流最多不到两天。另外,一些游学团安排了所谓的名校交流活动,实际上只是走马观花参观一下而已。因此,学生和家长在选择游学团时,应该选择那些行程安排不太紧凑,在一个城市有充足的时间驻扎在学校,学习当地文化知识的团。“如果真正有心‘学’,可以选择三七比例、甚至二八比例的游学团,上下午都有课程,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国际教育的不同,对以后申请国外大学也会有帮助。”该负责人说。

2.看清保单内容 了解师生比例

一家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提醒,参加游学团,保险很重要。“家长要认真看保单里面的各项内容、条款。”他说,有一次他带队去美国,有个孩子被车撞伤了,到医院治疗却要全额付费,因为保单里没有这一项。据介绍,一般教育游学机构帮游学学生购买境外旅行保险,包含医药补偿、意外身亡、烧伤残疾保障,旅行者随身财产、个人钱财丢失保障、行李延误、旅行变更等投保项目。如学生行程中遇到任何一项意外,都在可以索赔的范围。

有关人士提醒,离境前,正规机构的游学团大都会安排离境辅导讲座,包括行前准备、当地情况、出入境注意事项、寄宿学校及家庭注意事项等,学生和家长一定参加,谨记相关提醒。另外,家长一定要了解清楚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一般1个老师带10到15个学生,但有些机构为了节约成本,1个老师要带20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孩子的安全很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