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报道县委旧大院:开始遭拒 热播求报道

16.12.2013  10:42

湖南几处县委大院

最近,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连续推出的系列报道《县委大院》热播。镜头里,湖南一批县委大院,在历史风雨的冲刷下,依然保持着老旧古朴的风貌。老房子成为“新明星”,其背后是院子里基层干部苦干实干精神的彰显。“每一届县委政府,搞一座综合大楼,搞不起来是不可能的。相反,是把富日子穷过、先富民后享受的执政理念,才赢得了掌声。

如果县委大院修得富丽堂皇,感觉好像改革开放的成果首先被干部享受了。

——石门县委书记 董 岚

不要在机关院子建设上敢为人先,而要在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上敢为人先。

——临澧县原政法委书记 杨绪沐

抉择:搬不搬

十来平方米挤五六张桌子,干部们以民生为重选择了不搬

湖南卫视“80后”记者李欣,采访过很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县委大院,见到蓝山县这样的红砖黑瓦房屋,觉得“太土了”。

赶到的那一天正好是晴天,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组织人对大院房屋进行检修。局长朱登位介绍,大院每年检修两次,经费2万元,不够的话报财政,上次多花费的3000元报了三次,还没有批下来。

大院里的日子过得有些拮据。一间办公室挂两三个牌子,十来平方米摆五六张桌子,通过四五十厘米的过道还得小吸一口气。

对于溆浦县委大院的不起眼,湖南卫视记者周琦印象深刻:夜幕降临,位于县城中心地带的大院,完全被周边肯德基等商业建筑的灯光“淹没”。有一位大学生村官,第一次进城找县委大院,百转千回,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目的地。在他眼里,县委大院应该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谁知竟然如此“低调”——9栋办公楼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还是百年前的县衙。县委大院陈旧拥挤,唯一装饰一新的是2011年改造的信访接待中心。

老了旧了,毛病自然多了。临澧县委大院每年要做四次白蚁防治,溆浦县委大院老鼠经常出没,新邵县委大院木质楼梯一脚踩下去“嘎嘎”作响,蓝山县委大院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办公室都没有洗手间……

诸多不便,诸多困难,这么多年居然没想过搬迁吗?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我们五六个人在一间房子里办公,能搬当然最好!”新邵县一位干部说。就连新邵县委书记伍备战也坦言,说没有动过搬迁的念头,那是假话。

新邵县委大院61年来没有挪过地儿。今年初,开发商提出大院迁至其项目所在地,不用花政府一分钱,新建办公楼“交钥匙”让县委干部入驻。几经考量,最终考虑到“免费”的代价却是让百姓买价格更高的房子,县委拍板:不搬。

唐渊是绥宁县第六任县委书记,2008年接手时,前任给他在财政上留了2000万元,叮嘱说可以用来盖个新楼。谁知2009年6月,绥宁暴发特大山洪地质灾害,20多万人受灾。2000万元成了“救命钱”,投入了灾后重建。

在搬与不搬的天平上,县委大院的干部们以民生为重选择了不搬。

正如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所言,老旧县委大院走红,都是因为它们背后的人。拥挤破旧的老房子,其实都承载着一代代县委干部们“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执政情怀。

争议:报不报

采访之初所有县委都婉拒,节目热播引来多个县“求报道

对于这批老旧县委大院的走红,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杨壮并不感到意外。他回忆,当初策划这个选题的时候,几位主创人员“一拍即合”。

眼光落到一本杂志关于茶陵县“湘东最美县委大院”介绍的那一刻,新闻中心通联部副主任聂雄脑子里就有了这个想法。再与杨壮等人一合计,就决定动手。然而,事情进展并非那么顺利。面对记者的拍摄请求,几个县委相关负责人无一例外都是礼貌回绝。

衡东县干部说,县委大院新址都看好了,一旦把镜头对准老庭院,岂不是给我们念了“紧箍咒”?也有其他县的干部坦言:“报道我们县委大院老旧,会招来‘出风头、作秀’之嫌,其他建了新大院的兄弟县怎么办?”……

电话打尽,口水说干,动用多方关系说情,采访拍摄在磕磕绊绊中起步。杨壮说:“我们反复同采访对象沟通,关注的是院子背后几代人的坚守,而且是放在全省的一个坐标来看。

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助理肖永根跑到一个县,呆了一天时间没有任何进展,情急之下“拍起了桌子”,对方才逐渐配合采访。

节目播出后,不少领导和地方干部、观众给联播栏目负责人打来电话,为这组节目叫好。就连省里退休老干部,都看得热泪盈眶。湖南原省委书记熊清泉一期不落全部看完。他说看着节目就像看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样,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党员干部个个都是工作狂。

好多个县主动打电话联系我们,希望采访报道他们的大院。”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负责人李越胜笑说,节目制作之初各方的顾虑全部一扫而空。

湖南卫视总编室品牌推广部主任汤集安分析,从不配合到配合,从回避到主动,采访对象态度的“转向”,表明古旧县委大院所承载的宝贵品质,战胜了所谓不能言说的官场生态和微妙的现实考量。

转变:旧不旧

老旧大院里干出“不老旧”的业绩,干部认为“先富民后享受

临澧县原县委副书记王宏忠直言,每一届县委政府,搞一座综合大楼,搞不起来是不可能的。相反,是把富日子穷过、先富民后享受的执政理念,才赢得了掌声。

在获得赞誉的同时,对于老旧县委大院也有不同的声音:大院搬迁能够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为啥不充分利用?不建新楼的老旧大院主政官是否过于观念守旧、不思进取?

事实上老旧的大院里,一代又一代县委干部干出了“不老旧”的业绩——

临澧县的教育、医疗条件、农村养老和饮水安全在湖南名列前茅,屡屡涌现“临澧现象”;今年7月,石门县配套投资5000万元的火车北站通车,是湘西北最大的县级火车站;岳阳县财政收入从全省倒数跨越到岳阳市前三;溆浦县历时18年,历经7任县委书记,全长2.77公里的防洪大堤终于在今年形成闭合圈,成为县城的一道风景……

县委把建豪华大楼的钱用在其他地方,同样会使其他产业和百姓受益。只不过,受益人不是领导干部,而是人民群众。”李越胜说。

网民“无名无闻无声”评价,老旧县委大院在提倡践行群众路线的今天,格外亮眼,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大家纷纷表示,艰苦奋斗和执政为民的精神,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主流价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未来,它们都是时代最强音。

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龚政文告诉记者,当每一集片尾沉郁的小号吹响,历任县委书记的名字在土黄的底色上翻过,有一种历史的召唤訇然作响,澎湃于胸: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来自何方,去向哪里。

在茶陵县委大院,毛泽东当年散步的院子里,镌刻着他在重上井冈山时说的一句话: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

或许,从这句话中,我们才能深刻理解系列报道《县委大院》热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