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南矶保护区出现大规模非法捕捞船队(图)
本报讯 (江西日报记者蔡颖辉)“照这样发展下去,保护区内会出现无鱼可打、无鸟栖息的局面!”12月6日,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山管理站站长万松贤看着湖面正在作业的捞螺船直叹气。这些捞螺船毁灭性地捕捞,严重影响保护区内生态,对越冬候鸟栖息更是带来了巨大影响。
正在作业的捞螺船。本报记者 蔡颖辉摄
记者当日在保护区内看到,不少船只用吊杆吊着大网在湖底打捞作业,一网下去,连4、5厘米长的小鱼都难以逃脱,可见这种捞螺船的网眼之密集。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这些从余干县、鄱阳县来的捞螺船就陆续进入保护区内作业,而我们又无法管。”万松贤说,这些捞螺蛳的渔船都进行了改装,在船头装了一个铁质吊架,由机动渔船拖拽的沉底网具打捞,对湖底生态环境破坏巨大。“这两天,在保护区东湖及附近水域,超过30艘吸螺船或机动底拖网作业,每艘每天捕捞量约2吨。”
“这种捞螺丝的网非常密,就像蚊帐一样,对湖底生物是灭绝性的。”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捕捞船经过的地方,绝大部分的螺类、贝类等底栖动物被一扫而光。螺蛳等底栖动物是很多肉食性鱼类,以及包括白琵鹭在内的很多珍稀水鸟的直接食物,而鱼类又是鸬鹚、鹭类、鹳类等水鸟的主要食物。底栖动物的减少,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水鸟的觅食和栖息。其次,捕捞螺蛳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沉水植物也被一同拔掉,而沉水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根基,在食物链中处于生产者的地位。一方面,沉水植物的茎叶是很多底栖动物、食草鱼类的天然饵料,捕捞活动会使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沉水植物地下部分的根、茎、冬芽等则是鹤类、小天鹅、鸿雁等珍稀水鸟的重要食物。根据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的监测,今年在新建区南矶乡和余干康山镇交界的东湖水域,苦草数量急剧减少,这与当地的过度捕螺有直接关联。
“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的消失,会严重影响越冬候鸟的觅食和栖息。”该负责人表示,已向当地渔政部门反映过,希望能早日采取行动,给越冬候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