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
湘军原本是清朝咸丰年间在湖南地区创建的一支地方武装,但是,它的兴起与发展,逐渐演化成晚清中国一个惊人的历史事件和重大的历史现象。湘军的历史与晚清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湘军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晚清中国的政治生态、社会格局,深刻地影响了晚清中国的历史。所以,湘军之史是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在历史上造成那么大的影响,自有其内在的原因。湘军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支普通的军队,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既是军事集团,又是政治集团,同时还是一个文化集团。作为军事集团,湘军有较八旗与绿营军更为优越之组织和显赫之战功;作为政治集团,其主要将帅掌握了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军政与经济实权;作为文化集团,湘军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思想信仰,形成了一道蔚然可观的历史人文风景。
湘军是一个有统一思想文化的军队,具体来说,是一支由具有共同价值信仰的儒将所主导的文化集团。湘军和清代其他军队如八旗、绿营、淮军乃至新军相比较,其最大特色不在于军制,而在于其深厚的儒家文化。从湘军的“选士人,领山农”的军队构成,到湘军“卫道”的建军宗旨,从湘军的治军训军的原则和方法,到他们对儒学的研究传播活动,无不深深地体现出一种儒家文化理念的全面渗透,使得湘军成为一支真正具有文化统摄力的军队,并且能够和清廷的武装力量及近代军阀的武装力量区别开来。
湘军的儒家文化品格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清史稿》在评价曾国藩时说“国藩事功,本于学问”,曾国藩事功的全部根基在湘军,而湘军的根本与灵魂则在于他的渗透儒家文化理念的“学问”。所以,湘军建军过程中出现的“选士人,领山农”,就是一个将儒家文化理念统率军队及战事的过程。而且说到底,统领湘军的是包括曾国藩在内的一大批所谓“儒将”,正是他们将自己所学习、领悟的儒家思想文化运用到治军打仗中去,从而使湘军获得了一种文化的品格、思想的灵魂。曾国藩要求湘军各级将领以父兄教子弟的方式,针对勇丁的切身利害谆谆教诲,“如父母教子,有殷殷望其成立之意,庶人人易于感动”。王錱对兵勇也“时以义理反复训谕,若慈父之训其爱子,听者潸然泪下”(罗正钧《王壮武公年谱》)。正是通过这种思想教育,湘军领袖们才得以把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信仰灌输给由山农组成的湘军营勇,从而保证了湘军的凝聚力。
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湘军的主要将领诸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刘长佑、曾国荃等人,都曾是岳麓书院的学生。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恰恰就是作为宋明理学的大本营,清乾隆帝赐给岳麓书院“道南正脉”匾额,就是表彰它在中华道统史以及湖湘道学史上的正统地位。湖湘道学包括了从周敦颐、胡宏、张栻、朱熹、王船山到晚清湖湘学人的道学学术传统。湘军的主要将领均长期深受湖湘道学的浸染,一些湘军将领终生热爱儒学的学术教育事业。他们全面继承了湖湘道学既重内在修养,又重经世致用的学风,并且将这种学术与思想运用于指导湘军的建军、治军、作战、从政。
湘军所具有的文化特质突出体现在传承、发扬儒家文化、传统道学方面。首先,曾国藩将组建湘军宗旨,对太平天国宣战的战争意义定位在文化上的“卫道”,要求“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曾国藩《讨粤檄文》),这就是将儒家道统的观念运用在建军宗旨、战争意义上。其次,在建军原则和官兵构成上,湘军采取一种“儒生领山农”(王闿运语)的原则,就是努力让具有道学信念的儒生统领军队,以保证湘军不是一支草莽武装、军阀队伍,而是具有道学理念的文化军队。其三,在治军训军的过程中,这些湘军将领又念念不忘给湘军官兵传授正统儒学、宋明道脉。湘军将领罗泽南就曾“日登将台,与官兵讲宋五子之学”(朱德裳《续湘军志》)。王錱“以训练为急,所部壮丁习刀矛火器,暇则训以《孝经》、四子书,转相传诵,营门夜扃,书声琅琅出壕外,不知者疑为村塾也”(朱德裳《续湘军志》)。由此可见,这样一支具有文化品格的武装,其实就是一支以儒学为军队灵魂的文化部队。可以说,湘军作为一个文化集团,正是在“扶持名教”、尊奉孔孟的旗号下,由一群深受传统文化思想浸染的士大夫、文人以及普通民众组成的集合体。
湘军领袖们既深受正统理学的浸染,也有很深的经世情怀。他们以儒家经世致用的理念为指导,致力于包括洋务运动在内的文化活动。他们除了努力从事办书院、研经史等儒家士大夫的文化事业之外,还通过兴办新式学校、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生等措施,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文化。因此可以说,作为一个文化集团,湘军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者、捍卫者,又是近代文化的倡导者、引进者。湘军及其文化理念成为晚清文化转型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过渡性文化形态。
《湘军史料丛刊》是国家清史工程中文献整理类项目,于2004年10月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并实施。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史学会组织国内一大批知名学者编辑整理了一套规模宏大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但却没有《湘军》,这种状况与湘军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很不相称。因此,对湘军史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就很有必要了,将《湘军》纳入清史文献整理项目,也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湘军史料浩如烟海,因为湘军史料不仅是指许多的湘军人物本人留下的大量历史资料,同时也包括很多当时及后来的学者所撰写的关于湘军的专门史著。《湘军史料丛刊》只能从卷帙浩繁的文献中选出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史料编校出版。全书所收资料上至道光末年,下至宣统三年,凡记述湘军历史及有关史事、人物的各类资料,均经精选而收入,内容涵盖有关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总之,《湘军》“史料丛刊”的整理出版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对湘军资料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收集,并整理出一大批未曾刊行面世的数据,填补了湘军数据丛刊缺失的空白。这可使人们对湘军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在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有更清晰完整的了解,同时也为清史的纂修提供了有价值的文献史料,为抢救国家珍贵历史文献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编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史料丛刊”所属大型史料丛刊《湘军》共十卷800多万字,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里发表该书总主编朱汉民先生的“总序”节选,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