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里上坂关公灯传承五百年 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12.02.2016 09:42
本文来源: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杨洋
准备已久的“南昌之光”超级艺术灯会即将开幕,连日来,记者提前探营,给读者讲述各地具有特色的龙灯文化。1月27日,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建葆介绍了为纪念关公而舞动,已传承五百多年的湾里上坂关公灯背后的故事。
南昌湾里区关公灯板凳龙 为纪念关公而舞动已传承五百多年 “元宵佳节,我省各地都有舞龙灯的习惯。湾里区罗亭镇上板村曹家自然村的龙灯做工精细,造型别致,以庄重、热烈、气势磅礴而闻名,称‘关公龙’,这是为纪念关公而设置的彩灯。”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建葆介绍,在数百名舞龙队员的护卫下,长灯沿着池塘小道蜿蜒前行。 关公灯由祖辈传下来,距今有五百多年。它的来由传说有二:其一,曹操与关公私交很深,因关公曾被曹操俘获,曹操敬重关公的本领和为人,赐以黄金美女高官厚禄,以收买其心。但关公后来得知义兄刘备下落,便封金挂印不辞而别。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落荒华容道,遇关公提刀勒马挡道。关公念及前情,不顾与军师孔明立下的军令状,毅然放走曹操。曹操及其后代对关公感恩戴德,制作了“关公灯”。其二,有一年大旱,赤地千里,稻田龟裂,眼看收成无望,曹氏祖先带领族人到关帝庙求雨。第二天,天降大雨,禾苗得救,获得丰收,因此,曹氏家族扎此灯还愿,并将此灯取名为“关公灯”。 撑龙头者必须是身家清白得到村人公认 湾里区罗亭镇上板村曹家自然村的龙灯独具一格,上坂关公灯的头灯、尾灯像“丰”字形,由一人撑持,几个人护灯,灯架上吊挂大小形状不一的几十盏灯笼及彩球,灯身则由百十条板凳灯组成,每条板凳灯由一人撑持。 “当地人称一条板凳为一桥,桥数越多龙身越长,气势也越磅礴。”杨建葆说,曹家自然村的人在关公灯风俗中显得虔诚无比,每年撑龙头者必须要先沐浴,身穿大红袍,而且要人品端正,身家清白,得到村人公认。 关公灯祭祀活动就在村里的主祠堂举行,正月十五元宵日由一名沐浴净身、身穿大红对襟短袍的健壮青年,在十余名护灯者的护卫下肩扛头灯起灯,入夜,关公灯沿着池塘小道蜿蜒前行,途经其他各村各户。黎明前夕,回村进主祠堂,执头者带领全体执灯者向当地的供神“二圣公”和“七圣宫”问告。在出灯的整个过程中,都有鼓乐相伴。 每次舞动至少有三百多名群众参加 上坂关公灯由“丰”字灯头、灯尾和一条条长1.5米、宽0.15米,上面插着三盏多棱角大灯笼的板凳组成。制作人员多则五十多位,各户自做一条灯板,在正月十二的时候全部完成,并从当天晚上开始舞动,直到正月十四日晚上。每次舞动,至少有三百多名群众参加,长200多米。 “灯的制作要经过扎、糊、刻、绘等多道工序,每一样都是精细活。”杨建葆说,随着时代变迁,文艺活动的不断丰富,关公灯也陷入了困境,关公灯制作艺人队伍严重老化,以后或许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目前,湾里上坂关公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习俗,曹家自然村成立了曹氏关公灯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对关公灯的制作过程、工艺特点、灯具造型,舞灯技巧进行了专题拍摄、采访并制成完整影像资料。
本文来源: 上饶之窗
12.02.2016 09:42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推进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记者钟端浪)日前,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