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溪头荠菜花 武宁县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武宁县长水村,群山环抱,峰峦耸秀,古木参天,村域面积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3.7%,是一个让人艳羡的林区村。更让人称羡的是,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全国生态示范村”“国家生态文化村”“国家级生态村”等称号。这个地处偏僻的小山村,已然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杆。
核心价值观孕育文明乡风
在长水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什么高深理论、抽象概念,而是被以具象化、生活化、容易懂的方式,生动地印制在民居的墙面上、村口的宣传栏里、村民日常使用的桌布和水杯上,鲜活地走进人们生活,让村民“抬头看得到、伸手摸得到、用心领会到”。共同的价值观让乡亲们的心贴得更紧。村支部以村规民约、护林公约、村歌为引导,开展“晒家训,赛家风”活动,全村426户以宗族姓氏为单位,征集家规家训60余则,开讲家风故事20余个,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如今的长水村,亲邻守望互助、婆媳友好和睦、乡亲诚信团结。多年来,村里未发生过偷盗、斗殴、赌博等治安案件。
村里还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八个一”工程,即设有一面文化墙、一块好人榜、一个道德讲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个健身广场、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文化宣传长廊、一个书画创作基地。组建了采茶戏团、灯彩队、腰鼓队,吸引村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道德教化滋养生态理念
长水村党支部从改善农村环境入手,让村民快速感受到身边人居环境的变化。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下,引导村民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0年,村民主动向上级提出“不要商品材砍伐指标”“禁伐二十年,呵护原生态”的要求,正是这一措施,使得长水村保持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来村里参观游览的众多媒体记者感叹道:“长水村的水是清澈的,这里的空气都是甜润的。”长水村人在接受道德教化、洗礼的同时,村民收入来源由砍伐树木转向以生态休闲、乡村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为主,实现了由“砍树换钱”到“看树赚钱”的华丽转身。
文化记忆丰润精神家园
通过政府支持、村民参与方式,长水村建起了占地面积达645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示馆,搜集了耕作、浇灌、食事、储存、编织、杂项等6大类有代表性的生产生活工具计70余件。这些民俗实物每一件都留存着农村记忆,展示了先辈们勤劳朴实美德,勾勒出农耕文化的发展轨迹,为年轻一代与迁居都市人群提供了珍贵的现实教育课堂,实现了望山见水、留住乡愁、传承文明。展馆也让村民记住历史、感念过去,成为长水人共同的精神寄托,目前该馆已接纳省内外3000多人次前来参观。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长水村取得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源于该村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去年以来,该村在农耕文化展示馆、文化长廊、宣传文化墙等方面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而村里之所以敢于投入,舍得投入,又源于村民从这些投入中切切实实得到了回报,尝到了甜头,形成了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良性循环:村理事会主导建设的七里溪生态农庄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300万元;九岭养蜂专业合作社去年产值高达900多万元;红豆杉养生区带动周边87家农户种植红豆杉、经营农家乐,仅乡村旅游一项就为该村群众人均增收3700多元;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25万元,远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记者 练 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