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滇缅公路:云南20万人双手抠出抗战“输血管”

03.09.2015  21:07

  中新社大理9月2日电 题:访滇缅公路:云南20万人用双手抠出抗战“输血管

  作者 缪超

  云南大理漾濞县境内的滇缅公路,顺着山势蜿蜒盘旋,路面上的塘石虽然已经风化,但并不影响车辆通行。记者2日重访滇缅路,探寻这条由云南20万各族人民用双手抠出的抗战“输血管”。

  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其中中国段起于昆明,止于畹町,共959.4公里。1937年8月,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1937年底,滇缅公路正式开始修建,1938年8月通车。在缺乏壮力和机械的情况下,公路沿线20多万各民族的老人、妇女和小孩历时9个月,依靠双手创造了撼动世界的人间奇迹。

  曾为滇缅公路筑路民工的白春荣(回族)现年88岁,参与筑路时才10岁,白春荣告诉记者:“民工都是路沿线的居民,最大的60岁,最小的甚至才7岁。政府派任务下来派到下街村,村又派到组,组就派给我们家50个工(一工为一天),我和哥就去了。

  据云南漾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秦青云介绍,滇缅公路在漾濞县境内共63公里,漾濞县征用民工1.8万人次,民工出勤80多万个,完成土石方近60万立方米,漾濞县负责修筑的路段于1938年5月30日就贯通。

  白春荣回忆,修路条件艰苦,每天补助一斤大米,砍些树枝搭两个棚就睡,一下雨就全部淋湿。云南滇西地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滇缅公路进入滇西后,翻越了横断山、高黎贡山等6大山脉,跨越了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5条大江大河。修路过程中,20万筑路大军风餐露宿、肩挑锄刨,硬是在崇山峻岭间“抠出”了一条抗战“输血管”。

  云南滇缅抗战史民间学者戈叔亚说:“云南是几十万各民族老百姓一起修路,而且是用锄头、箩筐,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像蚂蚁一样去修路。1939年,在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滇缅公路成为运输抗战物资重要的补给线,也是中国与外界唯一的一条交通线。

  滇缅公路一经通车,即成为中国抗战运输的“生命线”和“输血管”。据统计,滇缅路从1938年开通至1945年抗战结束,从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战略物资共约49万吨,极大地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