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添乐别添乱(生态论苑)

11.01.2014  13:16

●城市环境容量的限制,让我们失去了充分享受许多传统民俗的条件,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之一。只有尊重规律,趋利避害,才能添乐而不添乱

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本来是个喜庆事儿,如今却充满争议,原因是它在给人们添乐的同时,也添了乱。

添什么乱呢? 每次燃放,必然产生空气、垃圾、噪音这三大污染,偶尔引发火灾和人身伤害。过去,人们觉得如果不弄出些烟气、响动和碎屑就不热闹。现在,许多人认为燃放造成的三大污染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燃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上,人们有三种态度:禁放、限放、随便放。2013年春节期间,许多城市烟花销售量、燃放量双双下降。最近,燕赵晚报做了个民意调查,在受访群众中,79.7%的人希望政府在今年春节期间“禁炮”,其余人主张限放。看来没有人主张随便放。

想想前几年,北京等城市出台过禁放措施,后来改成限放,还是有人反对,认为应当想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么对比,可以说公众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有了进一步认识,主张随便放的民意基础越来越薄了。

争议还会继续下去。燃放烟花爆竹毕竟是一个传统民俗,在民族文化心理中有深厚的积淀,让许多人难以割舍。有人非常纠结地质问,中国人燃放烟花爆竹有2000多年历史,那么多年都是尽情地燃放,现在又是限又说要禁,传统民俗还要不要了?

回答这一问题,先要认清一个事实。现在,不是每个地方都在限放,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针对限放、禁放的争议。总体来看,争议在城市比在农村大,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比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大。可见,这一源自农耕社会的传统民俗,适宜在人口不太集中的空旷之地生长和传承,越是人口众多、高楼林立的大城市,它越是水土不服。

举个例子。一个小区只有1人放1个鞭炮,污染可以忽略不计,10人同时放,污染加重,100人同时放,烟气、噪音、垃圾严重干扰生活。若以时间计,放1分钟与连续放10分钟、半小时,污染程度大不一样。燃放强度决定污染程度,污染程度超过环境容量,正常人均无法忍受。

城市环境容量有限,客观上只能允许少数人燃放。如果这么做,又会带来社会不公。所以许多城市不限制燃放人数,只限制燃放时间和地点,同时号召大家少燃放或不燃放。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但比起完全不放来,还是差一大截。当城市中PM2.5浓度居高不下,雾霾中还有人戴着口罩燃放的时候,限放的规定更是苍白无力。

城市的扩张,让我们失去了充分享受许多传统民俗的条件,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之一。这看上去是现代城市带给人们的无奈,其实是人文传统在客观规律面前的妥协。不顾环境容量的限制,到头来必然要受污染、灾害、疾病等的限制,选择城市生活,就要接受某些限制。

不过别泄气。偌大的中国,还有许多地方可让人们充分享受燃放的乐趣。前提是用安全的方式、带着质量合格的烟花爆竹,到郊区到旷野,小心地燃放。凡事都有规律,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添乐而不添乱。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