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共谋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现场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对于侵害企业产权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有错必纠。
“这是一份振奋人心的报告!”上午的会议一结束,列席会议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准确,部署工作思路清晰。其中深入分析了今年政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特别是专门提到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为做好今年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去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随后,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该方案,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全面启动。今年初,国务院又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这也是知识产权规划首次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实施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体现了这两项重要部署。连日来,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对此展开热议。
深化改革引发广泛关注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这进一步明确了当前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一字一句都激励着我们用改革的办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谈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知识产权“热词”“金句”,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杨梧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的确,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是今年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杨梧介绍,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而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多头分散”,不仅造成了国家行政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各类知识产权的集成运用。“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杨梧建议,着眼国内创新驱动发展,我国应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立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工作体系;着眼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更需建立统一协调的知识产权涉外合作交流机制。
杨梧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心声。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也提到,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分属四五个不同的部门,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改革创新,通过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将各地区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知识产权职能集中起来,这样有利于集中管理、集中执法,达到减少行政成本和节约社会资源等目的,进一步提高效率与效益,达到事半功倍。” 骆沙鸣说。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围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苏州市便是其中一例,早在2010年时,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就实现了专利、版权的统一管理,2015年起又在辖区的常熟和高新区等地探索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管理改革试点。与之相呼应的是,近年来苏州市的知识产权工作步调协调、运转高效,相关数据指标一直保持在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丁荣余熟稔于心。“整合资源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将专利、版权、商标等部门简单合并,而是要结合知识产权的发展规律和管理规则,将内在核心、内在要素聚集到一块,产生‘化学反应’,达到聚合效果,发挥更大的功能。”在丁荣余看来,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要把和经济相关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知识产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政策整合和工作协同关系,这也是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价值导向之一。
完善体系引领创新驱动
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写到,去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成功突破了100万件大关。申长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是世界上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蓬勃的创新活力,当然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结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精神,认真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部署,扎实做好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各项工作,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综合管理改革的重点任务,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也至关重要。”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部署,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周国辉建议,“要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拓展和完善知识产权的运用渠道,集成创新资源,着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的贡献度。”
近年来,围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的构建,我国各地都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比如前不久刚刚在陕西上线运行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军民融合(西安)试点平台,便聚集了各军工企业和国防高校的知识产权资源,成为了陕西推动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建设的一大亮点。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巨拴科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紧扣国内各类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发展诉求,整合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通过信息资源的全面汇聚、整合与利用,建立了军民融合的桥梁,能够为第三方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运营、投资、专利价值评估等诸多服务。”
如果说创造是源头,运用是目的,那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则是知识产权制度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所在。而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代表委员们的意见纷纷指向了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的构建。巨拴科以自己所在的陕西省的实践经验举例说,目前陕西省知识产权局与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签署了知识产权(专利)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专利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参与法院专利纠纷的诉前、诉中调解,经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达成协议的可以申请司法确认等。
察民情、汇众智、聚人心,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的全新部署,代表委员们履职建言,这既是社会各界期待和创新主体呼声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实现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宏伟目标的重要抓手,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而言可谓真知灼见,弥足珍贵,也必将对知识产权工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知识产权报 特派记者 王康 冯飞/文 新华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