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携母上课”遭婉拒,谁的损失?

01.04.2014  12:42

  最近,福建农林大学校郑声衡老师为了不让八旬母亲孤单而带其上课一事,经微博传播后感动了不少网友。不过,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学校以“规范教学秩序”为由,善意地提醒了这位大家力赞的孝子,于是从上周开始,郑声衡便不再带母亲走进自己的课堂了。(3月31日《成都商报》)

  与“背父上学”、“带母读书”一样,“携母上课”新闻的出现,再一次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而且,相比于前者的苦难与艰辛,后者的温情无疑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夕阳西下,中年儿子推着轮椅带着老母亲,穿梭在林荫道下,消失在教学楼前,多么小清新、有诗意的场景啊。在这个孝道被重新发掘的时代,这一幕简直如央视的公益广告,感人却不矫情。

  但令人料想不到的是,舆论场上的“一片叫好”,却给郑声衡老师帮了倒忙。素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学管理层,再次扯出了“规范教学秩序”的大旗。虽然说是“善意提醒”,但其中的弦外之音谁都听得出来——是因为担心郑声衡会分心、影响课堂发挥,还是怕别的教师也群起效仿,外人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的是,“携母上课”遭婉拒,受损失的不仅仅只有郑声衡,及他那位83岁的老母亲。

  要知道,郑声衡老师的母亲可不是那种在公共场合只会嗑瓜子、吼嗓子的“中国大妈”,其退休前乃农林大校医院医生,大小也算是个知识分子。这样的老人来听课,不仅不会对别的学生造成影响,相反,诚如报道中所提及的,“母亲时常给他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郑声衡则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无疑有助于增强课堂互动、活跃教室气氛、提高授课效果。

  更重要的是,郑老太太坐在底下“旁听”,还能够起到督促儿子认真上课的作用。这些年,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许多学校都会派出一些巡视人员,不定时的到某个教室去听课,以防止教师偷懒或在课上扯闲篇。但这种“巡视”被抽到的概率毕竟很低,而郑老太太的“坐堂式监督”却是全时段的,哪一种效果更好,一目了然,而这些最终受益的其实还是学生。难怪,对于这样一位“不速之客”,选修郑声衡老师课的同学并没有表现出反感,相反还赞声一片。

  现在好了,郑老太在校方的“善意提醒”下不再来了,此举虽然并不一定会影响郑声衡老师的上课心情,但学生也不见得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相反只会令大学精神蒙尘。毕竟,大学课堂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碰撞思想的公共场所,原本应该是“开放式”的。事实上,在在国内外不少名校,旁听生甚至经常占据50%以上的教室座位。

  郑声衡老师的母亲作为他们中的一员,原本是对福建农林大学校“诚智、博学”的最佳宣传。以“规范教学秩序”为由将她拒之教室门外,实属不智。万一被人追问:“大学的包容精神去哪了”,不知校方该如何回答?而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又是谁的损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