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日报]爱岗敬业好园丁 教书育人排头兵

05.08.2014  14:37
  他任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支粉笔,一张讲台,一摞作业”构成了他朴实而靓丽的职业形象,他就是这样每天穿梭在孩子中间,奔波在校园之内。他,就是余干县梅港乡青山小学数学教师徐争荣!    创下失学率为零的纪录    梅港青山小学是典型的农村学校,校园不大,坐落在安静的乡间,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淳朴的味道。1980年7月,徐争荣迈入三尺讲台,当时他在青山陈村村小担任1-3年级复式班教学,那时农村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根本不重视子女上学,徐老师深知孩子们没有文化将来无立足之地,于是走门串户说服家长让子女就学,有些困难户交不起学费,他就省吃俭用为孩子们垫付学费,他的行动感动了村民,因此适龄孩子都到校就读,创下了失学率为零的纪录。   在村小有很多学生都是女孩子,一开始家长并不愿意把女孩子送去上学,“不管男孩女孩都应该接受教育,我积极跟家长进行沟通,提高村里小学的入学率。特别困难的学生我都会为他们先垫付学费,甚至有些我会直接帮付学费。”徐争荣告诉记者。家长们都说,把孩子交给徐老师放一万个心。    爱心照亮孩子未来   直到现在,徐争荣还记得十几年前在村小任教时那个羞涩的女孩子。她的名字叫董静,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一直在外面打工,董静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董静平时很沉默,说话声音也很小。徐老师注意到这个问题,就在课后到董静家里进行辅导学业,并且积极开导她。后来董静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并且在全乡作文大赛中写了一篇《最难忘的老师》获得了名次,她作文里写的就是徐争荣老师!   无论作业任务多么繁重,他都一丝不苟地批改每一次作业及试卷,并把学生做错的题目整理成册。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他几个晚上都彻夜未眠、寻思原因。为了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他常常翻阅各种资料,力求把最新颖的教学方法引用到课堂。他以朋友的身份告诉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与他们促膝谈心,和孩子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难题。因此,在他的班级没有差生,他每学年的教学成绩都稳居全乡23所完小前三名。   徐争荣就是这样一如既往、十年如一日的关爱留守儿童,有孩子父母打工在外,家里没人照料,他让学生吃住在自己家里。有孩子生病,他就充分利用时间为学生补落下的课,确保孩子学习不掉队;有困难学生面临失学,他慷慨解囊,助其渡过难关。关爱留守儿童的点滴善举,不胜枚举,正是徐争荣用他的爱心行动,温暖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    快乐坚守乡村教学   十年前,他调入梅港青山小学,当时学校破破烂烂,没有水也没有电,他每天都要和同事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他和同事们一路上有说有笑,苦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对那些刚来农村教学缺经验的年轻教师,徐争荣都是能帮就帮,有问题都是毫不犹豫帮助同事解决。   刚到青山小学的特岗教师朱三凤在教学期间就受到了徐争荣的很多指导,即使现在调离了青山小学,朱三凤也还是对徐争荣记忆深刻,对他的教导铭记于心。“大家都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朱老师既是我的同事,其实也相当于我的学生。对那些愿意到偏远乡村来教书的年轻人,我都是比较欣赏的。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投入到祖国的教育工作中去。”徐争荣说道。   三十几年来,不是没有机会去待遇更加好的地方,而是徐争荣选择了坚守在条件更加艰苦的村小。“作为一名有着35年教龄的教师,在几十年前站在讲台那一刻起就想着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放弃这些学生。”徐争荣表达了自己愿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决心。   有一种爱叫做坚守,正是对学校深厚的感情,对学生父爱般的关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让徐争荣留在了美丽的梅港,美丽的乡村,并且会一直快乐地坚守下去。面对世人的不解,他 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他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他依然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文章链接: 爱岗敬业好园丁 教书育人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