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人民爱我军(图)
本报记者 朱 力 李 芳 齐美煜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南昌城头的那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枪声划破苍穹,军号奏响战歌。
从此,这支从南昌走出的军队,和江西这片红土地有了割不断的血肉深情,心系于此,情系于此;
从此,这片红土地上的人民与军队间有了鱼水般的浓浓情意,拥军爱民成为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
军爱民,民拥军。人民子弟兵与红土地的深情厚谊,在战争年代无处不在,在和平年代熠熠生辉,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历久弥坚,不断演绎出新的动人故事。
人民军队爱人民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我们党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军队从此成为党领导下的“战斗队、工作队”。
时光回溯到1927年,沿着泥泞的山路,毛泽东一行来到大仓村,与袁文才在此商谈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相关事宜。由此,点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90多年后的仲夏时节,记者走进井冈山市龙市镇大仓村,宽阔笔直的沥青马路穿村而过,水塘里太空白莲迎风绽放,山坡上黄桃挂满枝头,村里游人如织,民宿、农家乐生意兴隆,这个曾经的“十二五”省级贫困村,早已换了新颜。井冈山市人武部2015年开始挂点帮扶大仓村,集合军地力量打造了多个红色景点,发展了多个特色产业,大仓村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交相辉映,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茅坪镇中村村,井冈山斗争时期“朱毛挑粮小道”途经的村庄之一。当年,军民齐心协力,解决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给养问题。如今,在江西省军区机关的对口帮扶下,中村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过上好日子的村民逢人便说,“当年红军与老百姓同吃住,现在解放军和我们心连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江西省军区先后派出173名团以上领导干部与挂点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结成对子;选派21名干部职工担任帮扶村第一书记, 416名团以上干部每人结对帮扶至少1名贫困学生,每年个人资助不少于1500元。江西省军区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驻赣部队“集团作战”,制订下发《倾情助力江西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确定扶贫帮困、扶教助学、健康关爱、文明示范、烈士荣光、和谐平安等6项工程,用帮建基层组织、援建基础设施、开展智力扶贫、扶持产业项目、资助困难对象等一系列“组合拳”,把对老区人民的帮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被群众誉为“永远不走的红军工作队”。
军心连着党心民心,军心中饱含着沉甸甸的爱民情怀。
犹记得,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英勇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不顾危险,跳入九江大堤溃口处,战士们手拉着手,用身体围起人墙,守护人民的安全;犹记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江西省军区、各地军分区、人武部官兵冲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前线,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当湖北血源告急,驻赣空军、海军、火箭军、武警部队官兵迅速行动,捐献了37.71万毫升鲜血,筑起一道“生命线”;犹记得,2020年7月,我省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防汛进入战时状态,在这紧急关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紧急行动、逆水而行,筑起牢不可破的“钢铁大堤”。
驻赣部队始终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近两年,先后出动部队和民兵90余万人次,遂行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安保警戒等任务。
每年,新交流来江西省军区的师团职干部都要到南昌、井冈山、瑞金、兴国等地接受现场教学,穿一次红军服、吃一碗红米饭、走一趟挑粮小道,到军旗升起的地方重温军人誓词,到沙洲坝喝一碗红井水,到方志敏烈士墓前诵读《可爱的中国》,让官兵在现实体验中淬火思想、升华境界。官兵深有感触地说,站在烈士陵园三分钟,什么问题都想得通。
这支从南昌走出的人民军队,时刻不忘光荣的革命传统,把红色基因种在身体里,始终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人民军队人民爱
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碑、八一广场、八一大桥、八一大道、八一公园、八一中学……红土地上,每一处以“八一”命名的地方,都表达着赣鄱儿女的拥军情怀。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近年来,军地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聚力服务备战打仗的意见》《关于建立拥军支前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办法》,成立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情况通报、督导评估等制度,构建上下贯通、军地联动、完善配套、快捷高效的拥军支前工作运行机制。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每当唱响这首《十送红军》,眼前总能浮现当年苏区百姓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场景。亲人跟着红军走了,而踊跃参军这一光荣传统,在赣鄱大地上赓续不断。
余江区从1958年至今,创造了向部队输送新兵万余名,无一责任退兵的记录。由于征兵成绩突出,余江区先后四次被国防部授予“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廉洁征兵先进单位”称号,在全国树起一面征兵红旗。
2020年,江西征兵报名率、上站率、合格率、择优率、退兵率等“五率”考评位居全国中等任务省份第一名。今年春季征兵,江西850名新兵主动要求赴藏、赴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江西历来有着党管武装、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在维护军人权益、尊崇军人等方面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江西省军区转业工作办公室主任蔡建华介绍,江西先后出台了《江西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江西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江西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关于做好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法规,2016年围绕保障军人军属权益,专门出台了《江西省军人军属权益保护条例》。这一条条、一件件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拥军实事,是对部队提升战斗力的有力支持。
在政府的引导下,江西拥军支前成果喜人。南昌市签约了100余家拥军优属企业和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拥军优属服务平台3000多个;萍乡市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智力拥军、教育拥军和法律拥军活动;九江市开展“老兵讲堂进校园”、“最美军嫂”选树活动,举办军地青年联谊、“情系边海防官兵”走访慰问送关怀等活动;赣州市持续开展“爱心献功臣”“双拥在基层”等活动,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宜春市为军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开通“绿色通道”;新余市用“国防教育馆”“双拥公园”、老兵宣讲团等形式,促进军民资源的双向流动与集成融合,实现军地互补、双向受益、协调发展。
如今,党领航中国和人民军队迈进了新时代,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征途如虹,只要军民携手向前,凝聚起同心逐梦、共创未来的磅礴伟力,就定能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谱写下壮美篇章。
党史链接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1927年在茨坪荆竹山首提“三大纪律”
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向井冈山进发,在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在江西茨坪荆竹山“雷打石”前向部队讲话,要求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还郑重宣布了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这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的雏形。
● 1928年“六项注意”在遂川应运而生
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县城后,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向部队宣布了最早的“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湖南桂东首次被并列提出
1928年3月,工农革命军到达湖南桂东沙田,毛泽东正式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 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演变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47年10月10日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三大纪律是: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是:一、说话和气;二、买卖公平;三、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六、不损坏庄稼;七、不调戏妇女;八、不虐待俘虏。
1998年8月,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封堵长江大堤九江段决口。 本报记者 燕 平摄
胡细毛仔:拥军这件事我会一直做下去
本报记者 李 芳
“没有军人保家卫国,哪有我们的好日子。”这是采访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胡细毛仔时,这位朴实的老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今年68岁的胡细毛仔是南丰县莱溪乡上井村村民,从19岁开始拥军。他情系国防、爱洒军营,当了一辈子爱兵人。
年轻时,胡细毛仔也曾想过当兵,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实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胡细毛仔凭着做泥瓦匠的手艺,日子越过越好,但不论多忙,拥军这件事,他从未停歇过。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胡细毛仔专程赶往九江抗洪一线,为抗洪抢险子弟兵送去近6万元慰问物资。在抗洪现场,他交接完慰问物资,立马扛起沙包,和部队官兵一起加入抗洪行列。事后,胡细毛仔被原南京军区授予“98抗洪拥军模范”的光荣称号。
自此,胡细毛仔和当时在堤坝上并肩作战的陆军驻福建某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年胡细毛仔都要带着慰问品去部队看望慰问,时光荏苒,部队的首长、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每次工作交接时,上一任总会郑重地把江西的“拥军模范”老胡介绍给下一任。
不仅关心慰问现役军人,对退役军人,胡细毛仔同样给予真情关爱。黄贵仙退伍回乡后,家庭生活困难,胡细毛仔把他吸收到自己的建筑队,手把手传授技艺,还拿出资金,资助黄贵仙在县工业园区办起了一家建筑模板厂,几年下来,黄贵仙走上了致富路。渐渐地,胡细毛仔建筑队里的退役军人越来越多,他教技术、传经验,帮助他们尽快走上致富路。如今,胡细毛仔建筑队里的员工大部分是退役军人。
不但自己拥军,胡细毛仔还像一颗火种,点燃更多人的拥军热情。
1998年,胡细毛仔前往九江抗洪时,当时正读高中的儿子,和他一同前往、并肩作战;1999年,胡细毛仔的小女儿光荣入伍。在他的带动下,亲戚朋友和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爱国拥军事业。
几十年来,胡细毛仔拥军优属的事迹不胜枚举。2020年10月20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胡细毛仔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
“爱国拥军这件事我做了大半辈子了,我还会一直做下去。”采访结束时,胡细毛仔坚定有力地说。
记者手记
最是动人鱼水情
本报记者 齐美煜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是人民军队的摇篮。发生在这里的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不胜枚举。
在宁都,当地人煮汤不放盐。原来,90年前,为了支援前线,让红军战士能吃上盐,宁都人民煮汤不放盐,硬是从牙缝里把珍贵的食盐省下来,全部用来支援前线。
在井冈山,即使快到退休年龄,该市人武部职工曾润洲依然干劲十足,时刻牵挂着曾经派驻帮扶的大仓村。乡亲们亲切地唤他“兵支书”。老曾也不负众望,治贫治“懒”有一套。如今的大仓村,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赛蜜甜。
在南丰,年过花甲的胡细毛仔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积攒的钱,大都用于扶贫帮困、拥军优属、支持部队建设等公益事业。
在万载,茭湖乡上峰村村民凌高寿祖孙三代接力守护红军无名烈士墓71载。
在九江,市民难忘洪魔肆虐时,人民子弟兵战斗在抗洪抢险最前沿的场景:一个个穿梭奔跑的身影、一声声传达救援指令的嘶吼、一片片席地而睡的“迷彩绿”。
…………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也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力量源泉。军民鱼水情在一次次驰援中沉淀深化,在一次次扶危济困中绵延升华。对老百姓来说,人民子弟兵就是温暖的代名词。他们用坚实的臂膀,守护人民安康。
在江西,“双拥之花”越开越艳,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项项有力的举措,无不是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注解。
猎猎军旗,熠熠生辉。纵光阴荏苒,“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仍在赣鄱大地激荡,并给我们以启示:人民军队不负人民,人民不负人民军队。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最是动人鱼水情!初心如磐,新时代人民军队为民奉献的脚步永不停歇,军民团结的基因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