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牌楼村围绕退耕还林深做文章 农户收入大增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的《绿色中国行动》,我们走进江西省鄱阳县。鄱阳县是江西省退耕还林实施的试点县,13年来这里的生态效益明显,粮食产量不减反增,退耕农户收入快速增长。在田畈街镇牌楼村,山、水、田,是地利;退耕还林政策,是天时;领导班子乘势而为,是人和。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江南六月,杨梅红熟,正是上市时节。在村口,三四个人围着村民徐功后在推销他的杨梅。一桩买卖结束,徐功后收起秤杆说,家里退掉了三亩坡地的稻田,全部改种了杨梅。牌楼村的穷远近闻名,1992年全村负债8万元。徐功后最穷的时候,5毛钱都借不到。
徐功后:那时候穷的,五毛钱都借不到。借钱过日子,借了钱,还利息,还了利息,还不了本钱。
退耕还林试点县,让精明的牌楼村支书曹福泉看到了发展的契机。
曹福泉:退耕还林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了农民的种植观念跟发展理念,解决这个东西,这个思想解决了,什么事都好做了。
在曹福泉眼里,退耕还林并非只是“你把耕地退出,国家给你补贴,换回美丽生态”这样简单,他把这项政策看成是一个发展平台,把经济发展,村民生活,生态保护看做一个整体,围绕退耕还林深做文章。牌楼村的地利,天时与人和,第一次有机地结合起来。
曹福泉:这是一个连环性的东西,绝对是相联的。
牌楼村实行退耕还林的第二轮国家补贴即将结束。一旦补贴不再下发,牌楼村的退耕还林,能不能巩固得住?牌楼村未来发展的增长点,又将落在何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早在退耕还林之初,牌楼村支部书记曹福泉已经看到它的不足。
曹福泉:退耕还林的钱,补助,是短暂的。哪怕一十六年很长,我人活七八十年,它还是短。怎么办?
主动应对市场往往是最佳选择,按照曹福泉的理解,牌楼村发展到今天,已经占有天时和地利,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提升品质,聚拢人气。以现有退耕还林这个平台为基础,打造一个高品质的绿色产业发展平台是未来所需。
曹福泉:通过退耕还林之后,村里各有各的产业,特色不同。那我们就需要我们按照各个特色,要吸引各个行业的人来做。这就是个人气。
从2004年开始,莳山牌楼村委会逐步推行社区重建,为居民兴建新型民居,开办文化广场,改善生活条件,丰富群众生活,先把留乡在家的人气,一点点聚拢起来。
徐功后:不是它这个规划,我这个房子做不起来。白天干活,晚上跳舞。
徐功后老伴:我们村子有歌舞队,男男女女,蹦蹦跳跳。
有人就有一切。牌楼村的未来,不仅需要人气的数量,更需要人气的质量。近年来,这个村委会创办了“返乡工业园区”,为本乡外出务工的成功者提供发展平台,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吸纳本村本地的年轻人就近就业,既能赚到钱,也能更好地照顾家庭,给父母更多的孝顺,给子女更多的爱。
曹福泉:他过来我就无偿地提供他,就是要让他在这里发展。聚集起人气以后,该消费的他就消费,该服务的他就服务。
牌楼村聚拢人气的第三步,也是最为华丽的一步,是把那些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高端产业拉进牌楼村,为牌楼村发展平台再造升级。两年前,牌楼村以提供3000亩荒山为代价,采用土地流转方式与上海东郁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国外优秀园林彩化景观树种。公司副总经理赖振新说,参照欧美发展规律,中国未来园林绿化市场将以彩化景观树种为主。
赖振新:产业调整,产业要升级。我们现在引进的国外的树种,种到江西这个基地的,目前大概有13个,主要是以槭树科的红枫类为主,它的春夏秋三季都有颜色。它的景观效果好,它是符合园林景观彩化方向的。如果说对了产品,这条路走下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在牌楼村尝试生态旅游。在这一点上,老支书和赖振新不谋而和。
老支书:这就是我们产业链的钱,把所有人都带动起来了,如果你没有这个环境,你带动不起这些人。
在牌楼村的采访中,记者感到:一项好的政策,一定是开放的,不是就事论事的,它应该给执行者提供舞台,任其在这个平台上自由驰骋。但是,再好的政策也不会十全十美,一劳永逸,需要在发展中调整,也需要执行者积极去适应,去开拓,去提升。既考验着执行者的智慧,也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眼光。
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姚景源这样点评:
姚景源:我这里特地讲是讲人和,就是说我们的干部和广大的民众,能够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和块使,那么这样的话就能够聚人气,牌头村还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我们还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他有思路聚人气。他想尽千方百计,绿色中国就会有更大更好的成就,现在对待新一轮的退耕还林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政策措施都充满期待,但是我是讲,我说我们可以从中央一号文件当中读出来,我们支农惠农的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