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寄递业成贩毒新通道 公安部推实名及验视制

26.06.2014  12:19

      央广网南宁6月26日消息(记者张垒 许大为 邓君洋 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6月26号,国际禁毒日。近年来,我国禁毒力度不断加强,然而与此同时,不法分子也在不断变换犯罪手段,给缉毒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去年11月,山东东营发生“夺命快递”案,意外牵出快递公司违规运输有毒化学物品的行业内幕。事实上,“夺命快递”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饱受毒品危害的广西等地陆续发现,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开始通过邮寄快递包裹等方式运输毒品。

我国物流寄递行业是否存在漏洞,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何斩断这条贩毒新通道?

经过半个月的侦查,2013年11月1号,广西贺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贩毒案。犯罪分子在广东用快递邮包,将一公斤多的冰毒发出,贺州钟山县钟某某在接收时,被警方一举抓获。

警方:那我就当你面开封了啊,好吧?

钟某某:嗯,好。

警方打开邮包里后发现,里面装着十几个封装好的塑料袋,袋子上印着湿毒清颗粒等字样,乍看上去,俨然是正规的药品。而进一步检查时,毒品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犯罪嫌疑人钟某某:有冲剂,还有其他东西包着毒品,里面一小包一小包的,好像是30多包。

记者在查看快递货单时发现,发货人、收货人姓名均以“张小姐、刘先生”等字眼予以模糊化,地址也含糊不清。贺州市禁毒支队支队长覃家锋说,填写虚假的货单信息,已成为掩人耳目的重要手段。

覃家锋:掩盖真实身份,逃避公安禁毒部门抓捕。有的贩毒分子还诱骗、遥控指挥不知情的马仔寄递或是收货,一旦败露或有异常,迅速逃跑。

据广西公安厅粗略统计,自2012年到2013年底,全区已查获8起邮包运毒案,单案缴获毒品最多的超过两公斤。为何犯罪分子如此热衷这种新渠道进行贩毒?物流寄递业又存在哪些漏洞呢?记者以邮寄物品为由,向多家从事零担货运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咨询。

物流公司:基本上你包装好都可以邮寄。

记者:包装好你们还拆装吗?

物流公司:不拆啊,我们肯定就按你的包装邮寄。我们是物流,不是其他部门,我们不会检查你里面是什么东西。

记者:邮寄时还用带身份证吗?

物流公司:你就发货就行了嘛,还要带什么身份证呢?

有货就收,又不用实名登记,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覃家锋说,这也凸显物流寄递从业人员禁毒意识的薄弱。

南宁物流协会秘书长黄沪平介绍,除了快递企业,混乱局面还集中在零担货运物流方面,企业成立门槛低,恶性竞争,是根源问题。

黄沪平:物流企业是很容易成立的,你只要有体力,在货运场租个门面就可以了,恶性竞争,你不做他做,他不做有人做。

为了追求效率,开箱验货、实名登记都是妄谈。

黄沪平:他们形成一种行规,收货不验货,公安机关你要查缴这个货,你就查呗,把货卸下来,那是谁(寄的货),我就拿货单给你,这电话号码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喽。最多你就是把这货没收了,因为这行业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凭什么你抓我,大家都不开箱验货的。

利用物流寄递行业运输毒品的现象,绝不只出现在广西。据公安部禁毒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破获此类案件6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80多人,缴获毒品超过1吨。

物流企业被动参与运毒逐渐增多,他们又由哪个部门管理呢?公安部禁毒局侦查指导处处长兰卫红一语道破:

兰卫红:找物流寄递主管部门是谁,它涉及到好多部门,发改委、邮政、工商,多头管理,导致责任落实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谁都管,谁也都不管,让企业有了侥幸心理。此外,兰卫红还介绍,我国的《邮政法》里明确规定,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应履行收件验视制度,但实际落实不到位。而对于零担货运、较大物品的收寄,《邮政法》中的规定也不明确。

如何堵住这条运毒新通道?今年年初,国家邮政局在北京、广东、云南、西藏和新疆等省市区先行推行寄递服务实名制。浙江已制定《禁毒条例》,明确规定,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未如实记录寄件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和收寄物品的名称、数量等信息,或者未按规定保存相关信息一年以上的,由邮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罚款等相应处罚。而广西新修订的《禁毒条例》也增加了上述内容,从法律层面为实名制的推行给予有力保障。目前,国家禁毒办已和国家邮政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推行实名制和收件验视制度。

兰卫红:主要是加强实名制,我们查了毒品以后,就能找到是谁寄的毒品,是谁收的毒邮包,那样对我们公安机关的打击侦查提供很好的便利,特别是重点地区,毒品来源地区的实名制。第二就是验视制度,你收邮包,你就得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如果不执行验视制度,那下一步就要追究责任。

到今天为止,《新闻纵横》关于国际禁毒日的特别报道已经全部结束。在三天的节目中,我们报道了青少年滥喝“止咳水”给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并也走进青少年吸毒群体,透视吸食毒品人员逐渐低龄化的现象;今天,我们又关注了由于实名制和收件验视制度不完善,物流寄递行业成为贩毒新通道的话题。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青少年正越来越成为毒品的受害者。有关部门提示,青少年群体好奇心强,易受毒品诱惑,如不加以预防,未来十年极有可能成为涉毒人员的主体。我们希望公安部门进一步加大缉毒力度,更加有效地截断毒品来源;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再次重申今年禁毒日的主题:珍惜美好青春,远离合成毒品、拒绝毒品,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