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状元成流浪汉”与“人上人思维”
原标题:【新闻观察】“状元成流浪汉”与“人上人思维”
据2月11日《成都商报》报道,8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4年前,刘宁大学毕业,没找到理想工作,沉迷网络,四处流浪。刘宁说,“没有霍金的智商,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
非要成为霍金那样的名人伟人,才觉得有价值,否则,宁愿不去工作而当流浪汉,这个做法很多人不太理解。但它背后有一种观念,恐怕在很多家长中都有代表性——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博取功名、高人一等、光宗耀祖。有调查显示,2011年,“望子成龙”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九大生活动力之首。这就是根深蒂固的“人上人思维”。
一个健康的社会,教育价值观该是多元的。鼓励孩子上进当然好,但如果投射太多“功名期待”,非要成龙、成凤、当大官、挣大钱才是成功,而将最本然的人格养成都忘掉了,就值得商榷了。
成为伟人和大官大贵,不是高分就能达到的,还对协调能力、个人机遇、情商发展、意志品质等有更高要求。一个社会能成为金字塔塔尖者,毕竟少之又少。如果自我定位不切实际,忘了这种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苦恼,而且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就像今天状元成为流浪汉一样。
“人上人思维”因为忽略了个性差异、情趣发展、精神尊重、平等关注,而会使孩子压力更大,活得更累。不少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不够和谐,代际矛盾和冲突不断,与这种过分高攀、拔苗助长关系密切。
“人上人思维”还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孩子敢怒不敢言,将更多负面情绪积压内心,不利于其阳光心态、豁达品格的形成。据报道,天津市对本市约160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显示,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检出率为13%至16%。因为追求功利而让孩子成为“心理残缺者”和“瘸腿发展者”,实非家长所愿吧。
因此,不妨多一些“人中人思维”。不能把功利化和当大官、成名人作为教育孩子的唯一目标,注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劳动能力、快乐拼搏的职业性情,以及慈善博爱的公共品质,这是一种教育的平常心。就算孩子不能成龙,只要能凭借自我劳动,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同样是一种成才、成功。正如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所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又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
“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种淡定从容、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宽松自然的教育发展规划和“人中人思维”,正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