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玉芝:药价放开亟需配套制度跟上
记者5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5月5日新华社)
回溯中国医改进程,当初基本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目的也是好的,正是为了挤除药品价格水分。2000年,为解决药品采购中泛滥的折扣回扣之风,国家发改委的前身——国家计委于2000年7月发布《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建立政府药品价格管理体制。随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体系逐渐建立。可惜,以药养医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治,直接开药的医生、医院缺乏控制药费的动力,甚至为了赚钱还推高了药价。
而发改委为了缓和公众情绪,解决药价居高不下的问题,一次次要求降价。而药企接着换个名称或剂量申请新药,新药以更高的价格上市,发改委为满足公众期待又要求降价,形成恶性循环……显然,简单的药价管制难破以药养医沉珂。对于发改委而言,高药价的压力其实很大,也希望退出药品价格体系,探索市场化定价。其实早在2013年,发改委就曾表示,未来药价改革将探索“药品基准价格”。所谓“药品基准价格”,就是参考药品的成本,一方面通过招标,另一方面通过报销药费的医保部门制衡药价。
新一轮医改以来,“医”改动作频频,“药”改始终沉寂。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年下半年,李克强总理明确药价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当然,发改委放开药价后,大多数药品价格将形成相对充分的市场竞争,但医药价格改革毕竟是个系统工程。对于病人和医保部门来说,因为信息不对称,无法判断该用什么药,也不知道什么药贵什么药便宜。换句话说,用什么药最终还是医生、医院说了算,如果以药养医的老问题不破除,包括医生绩效、薪酬机制不同步推进,药价依旧很难降下来。
于此而言,普通公众当然会有疑问,担心放开药价,药价更会涨,看病贵岂不是更严重?发改委对此明确表态,放开政府定价绝大部分药价不会涨。事实上,过往药价贵、看病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首先,药品定价机制被人为扭曲,发改委牢牢掌握着药品定价权,导致权力寻租。发改委价格前后两人司长都落马,均牵涉定价问题;其次,药品招标采购权被各级医药主管部门把持,甚至出现通过招标的药品,比市场大部分同类药品还贵的情况;同时,因为医院医疗经费不足,为了创收,以药养医再次推高了药价。
如上分析可见,发改委放弃大部分药品的定价权,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后两个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医改的进一步推进。放开药价,亟待配套改革。一方面,在药品采购环节,政府不应再是药品招标的主体,而应该由付费的医保部门来主导。谁负责付费、负责报销,才知道当家不易,才会真的去控制药价。同时,通过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包括医疗、医保、药监、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参与,最终形成完善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另一方面,药价改革还得回到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生自由执业的问题上来。只有保证公益性医院不再有盈利的冲动,医生可以自由执业,其价值可以通过诊疗得到体现,才能让药价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