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凯:让“奇葩”证明不再“奇葩”
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在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时,李克强总理提到了证明“你妈是你妈”的荒唐笑话。在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6月1日,一网友居然晒出了自己开的“我妈是我妈”的证明,且有效期30天,过期作废,引起网上的轩然大波,网友一片嘘声。无独有偶,近日,周围一同事到某县直机关盖章开证明时,也遭遇了类似的“奇葩”经历,为盖一章需要辗转多处提供与其并不相干的各种证明,反复数次找不到人、盖不了章,致使一个小小的证明一个星期也没有跑下来。
为啥会出现如此“奇葩”的证明和需开多个证明的证明,我想这是一部分人手中“权力”在作祟、利益在“熏心”的缘故。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能反映出某些地方、某些单位的服务意识和作风问题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要求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而有些单位在落实的时候,却把手中的权力“放大化”,把该有的服务“缩水了”,那些关乎“利益”的权力,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被牢牢抓在手中,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比如前期一个小学生入学需要开母亲的计生证明,甚至要提供自出生起母亲的查环查孕记录;一个项目的实施多项手续前置,不能齐头并进、全面开花,导致仅手续办理三年、五年都完不成,错过了市场最佳运营期,等等。这些行为,与上级减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的要求格格不入,与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相径庭,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的标准背道而驰,不仅折射出责任观的淡漠、权力观的扭曲和法治信仰的缺失,其行为也损害了党和国家形象,更甚会引起干群矛盾,激发仇官情绪。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为何还会出现如此“奇葩另类”的证明和“任性妄为”的权力,究其根本,不外乎有以下几点:一是公权约束“缺钢”。由于缺乏刚性的、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手段,致使部分干部搞“一言堂”,在思想上漠视群众、在权力上压制群众、在作风上脱离群众。很多单位代表“权力”的公章,往往就被一、两个人牢牢地掌控着,找不到他,得罪了他,都盖不了章。当群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从而助长了他们的不正之风和嚣张气焰。二是制度建设“缺失”。部分制度不健全,不同程度地流于形式,名义上有制度、但落实中无力,成为空中楼阁、水中之月,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另外,责任倒查机制落实不到位,简政放权不彻底,甚至出现某些部门为了凸显 “重要性”,故意刁难群众,把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三是法治信仰“缺钙”。部分干部缺乏对待权力“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之心,丧失了“谨慎用权、一心为民”的党性原则,甚至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用法了。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而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监督干部。首先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实现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的转变,树牢为民服务的宗旨,破除特权思想,根除官僚主义作风。只有干部接地气、群众纾怨气,社会才能扬正气。其次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防微杜渐,从小、从早、从苗头抓起,多“扯扯袖子、提提领子”,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的作用,让监督成为查找瑕疵的“镜子”、改进工作的“鞭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此,有了阳光的照射,那些不该证明的“奇葩之花”才会变成为民务实的“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