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广场舞“扶正”还需达成社会共识

08.09.2015  11:08

  近日,文化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要求为基层群众就近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网友对此点赞,认为此举能丰富“大妈们”的生活,纳入规范管理或可除掉广场舞“扰民”的标签。也有部分网友担忧,广场舞难摆脱噪声大、组织乱的老毛病,明确表示“支持跳舞反对噪声”。(9月7日中国新闻网)

  在倡导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广场舞也随之进入公众视野,并且很快走红。在声势浩大的广场舞大军中,青少年所占比例较少,基本是“大妈”一族充当主力,而大爷们也是紧跟潮流。不得不说,广场舞的兴起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这毕竟是一项积极的娱乐方式、健康的文体活动。然而,随着广场舞的迅速普及,人们的争议也日益凸显,由于众多“爱好者”占用了大大小小的公共场所,况且有舞必有歌,当歌声泛滥,便成了噪音,扰乱了人们的出行与休闲。

  广场舞将会得到政策支持,出于一片爱民之心,体现了政府对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鼓励。对此情形,有人坚决拥护,因为从此可以除掉“扰民”的标签,特别是对于“大妈”群体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也有人持批判态度,他们的隐忧大抵如此:广场舞被“扶正”后,让原本“有点乱”的扰民行为更加名正言顺,助长了广场舞的活跃气势,给公共秩序带来乱象,给市场管理带来压力。正如网友所言,“我们支持跳舞,但会反对噪声”,看来,广场舞被“扶正”还真让人喜忧参半。

  针对人们的担心,政府出台文件时也有考量,要求广场舞被“扶正”的同时,还要进行要规范管理,以就近原则,合理安排活动场地。而事实上,大多数城市此前并未专门规划广场舞活动区间,特别在中小城市以下,人们的日常活动场地本身就不足,现在又要为广场舞“埋单”,加之难以避免的噪音无孔不入,的确让人很难接受,这便为广场舞“新政”的落实带来了阻力。一方面,广场舞被“扶正”后,这种运动方式必将呈现繁荣态势,参与人数会大大增多,活动场所紧缺,如何才能满足现实需求,都将面临更大难题。另一方面,由于广场舞得到官方认可,顺势走俏之后,“爱好者”热情高涨,活动时间与内容或许会变得更随意、更夸张,基层治理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那么,广场舞带来的负面影响真就无药可救了吗?倒也未必。作为一项体恤民情的热心运动,又怎么会为公共良序的构建带来威胁?只不过,政府在为广场舞出台“宽松”政策的同时,也要强化备战心理,让广场舞的“热浪”不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和正常休息,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后勤保障,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在促成“两全其美”的过程中,既需要公众的协同配合,更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作为,才能解决好人们的后顾之忧。首先,作好思想引导是关键,群众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自觉遵守基层公约,少一些误会,多一点包容。其次,监管到位也是必须,针对地方实际,充分考虑民意,对广场舞的活动场所、活动范围,科学规划;对广场舞的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合理界定。在这个基础上,要让广场舞活动达成全民共识,应该指日可待。

  看来,广场舞被“扶正”一事,不能因欢呼叫好而得意忘形,也不必为太过悲观而束手无策。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树立责任意识,尊重彼此的权利,齐心协力,把好事做好,那么,共同撑起一片蓝天应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