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护苗”进行时我们岂能当看客?
开学之际,全国各地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护苗2015”专项行动,清理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少年儿童远离恐怖、暴力、封建迷信、淫秽色情等有害出版物及网上信息,为他们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目前,全国共查缴各类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43.5万件。(9月23日中国新闻网)
关心孩子的成长,就是关心社会的未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纯净、绿色、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健康呼吸,茁壮成长,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家都义不容辞。当然,保护好“幼苗”,并非将孩子放入温室、封闭起来,与网络绝缘、和社会隔离,关键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富氧”的生态空间。
其实,对于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政府从未缺少危机意识和责任担当,进行全面清理已经常态化。同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响应、自发组织,通过义务宣讲,引导孩子们远离色情、暴力、恐怖和迷信。值得肯定的是,经过多方努力,“护苗”行动成效明显,目前的网络环境已大有改善。但尽管如此,现在尚无法保证儿童成长处于绝对的生态期,仍然还有一些黄、赌、毒等污秽信息悄悄流行于市,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据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反馈,在刚刚结束的新一轮“护苗”行动过程中,全国各地查出有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并不在少数。很明显,这些危害甚广的不良信息,对于那些免疫力尚差的孩子们来说,恐怕难抵诱惑,很容易受到“糖衣炮弹”的攻击。
近年来,关于少年儿童不良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案例,全国各地不算罕见,归根结底,是因为那些幼弱的心灵,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造成的。比如近段时间,与青少年暴力有关的新闻相对较多,此类负面典型,不只在校园里多次上演,甚至在家庭和社会中亦有所表现,的确让人十分揪心。难怪很多家长感叹,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怎么会说变就变?当我们对眼下的社会环境和市场信息有充分了解的时候,也就不难理解。原来,孩子们的“反常”行为,是在获取“有毒”信息的基础上,经过耳濡目染之后自然演变而来的。这时,暗中畅销的非法书籍、影像资料和网络游戏,无疑将是污染孩子心灵之源的罪魁祸首。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益竞争变得更为复杂,总有人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以不正当手段,靠损害儿童心灵健康来谋取暴利,道德与法理皆不容。因此,开展“护苗”行动,将是时代的主题,并将处于长期进行时。当然,关心孩子子,就是关心未来,在这场爱心保卫战中,我们不能只当看客,谁都有义务、有责任,积极扮演主角,全力担当起“护苗”使命。
参与“护苗”行动,除开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态适时跟踪、监护之外,我们能做些什么?首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成年人,自身就要远离不良信息,做到不浸染、不经营、不传播,以纯净、透明的形象影响孩子。其次还要带头抵制不法行为。事实上,对不良信息进行市场清理,仅凭政府部门参民往往力度不够,或许群众监督效果更明显。从某种意上说,和不良信息接触较多的还是群众,一旦有所发现,我们就要主动制止,或者公开曝光、及时举报、配合打击,让那些危害儿童健康的不法行为无处遁形。
看来,“护苗”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容忽视,从小处着眼,是为了广大青少年的根本利益,确保他们能“自由呼吸”;往大一点说,关心、影响下一代,事关国家发展大计。我们坚信,只要大家行动起来,齐心协力,人人参与其中,自然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