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警惕高校“另类加分”跑偏变味
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尊老孝亲、拾金不昧等行为均可获得学分。近日,武昌理工学院首批16名大学生通过“学生观念与品格素质测评校级评审”,分别获得1个或0.5个学分。武昌理工学院素质测评中心主任崔清介绍,学生观念与品格素质测评项目包括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12项,最高可获得两个素质学分。要想获得学分,须经过层层评审,最后还要进行公示。(6月16日《武汉晚报》)
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说,河内的法国殖民政府颁布过一条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会给他发钱。其实政府这样做的本意是想控制鼠灾,结果却导致人们大量养殖老鼠;另一个例子讲到,一家企业董事会向管理层承诺,一旦实现一个目标,就会颁发一份特殊津贴。结果经理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商定尽量多的目标,而不是思考如何让企业赚钱。笔者在这里之所以提到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激励有时也会产生副作用。
让我们回归到该篇新闻报道本身,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报道中的这所高校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观念与品格素质测评条例》。学生观念与品格素质测评项目包括全勤、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尊老孝亲、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勤奋上进、乐于奉献、心理素质好、品德高尚十二项,学生最高可获得两个素质学分。从中我们不难得知,这所学校将一些德育范畴里的东西,转换成了实实在在的学分,笔者认为高校这种做法欠妥。
正如开头提到的案例,虽然学校在制定这项鼓励政策时,本意是想以此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但它忽视了政策在实施起来就会出现跑偏的可能。众所周知,学生要得到“另类加分”,就要先提出申请,然后经过学校评审合格后才能拿到。换句话说,如果你不主动申请,也就不会得到相应的学分奖励。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们在遇到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我这样做,到底能得到多少回报?”这显然会让学生们形成功利化思维,也违背了学校当初制定奖励政策的初衷。
从另一层面讲,对于学生们来说,学分的诱惑太大了,假如这套方案一旦付诸实施,可以料想必定会导致一些弄虚作假行为的出现,一旦学校评审把关不严,让这部分人鱼目混珠,那对其他的学生来说就不公平了。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在执行“另类加分”政策时,需要对学生们加以正确引导,并制定科学地“另类加分”评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项鼓励政策不跑偏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