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亮:小偷鉴定不出“清官”
两个小偷戴着头罩深夜潜入一财政所所长办公室,不料翻遍了房间的每个角落,却依然一无所获,最后空手而归,离开之际,手书“清官”二字放在办公桌上。近日,宿迁市湖滨新区警方通过路边草丛中一张已经被撕碎的名片,将这两个小偷一举抓获。(7月8日《扬子晚报》)
这起盗窃案件给足笑料,两名小偷连撬财政所八间办公室竟然一无所获。临走之际,他们没有恼羞成怒大砸办公室,反而手书“清官”二字放在了所长办公桌上。两名小偷的“鉴定”无疑成了一大亮点,让人直接联想到反腐成果。
然而,在笔者看来,小偷可以偷出贪官,断然鉴定不出“清官”。不管他们的“鉴定”是否发自内心,都难以脱离片面性。
其一,官员的办公室没有钱财,并不代表他们家里没有钱财。即便他们家里没有钱财,也不代表他们的账号以及别人的名下没有他们的钱财。同时,即便官员的办公室有钱财,也不能代表他们就是贪官,最根本的取决在于,这些钱财来路正不正。显然这样的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反映事物本质。
其二,小偷在官员办公室偷不到钱财,反而衬托出人们的防盗意识增强。说明他们不管对公家财物还是私人财物都采取了必要保护措施。这是一种责任心的进步和防盗升级,与是不是“清官”没有半点联系。
其三,小偷在官员办公室偷不到钱财,从一个方面讲,也能衬托出反腐的高压态势,可能让一部分人收手,让一部分人不再贪腐的那么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从另一方面讲,也不排除有些官员面对反腐高压态势,在贪腐方面变得更谨慎、更隐蔽,防败露手段更高明。这反而成为反腐路上的一大障碍,需对此引起高度警惕。
总之,面对两名小偷做出的“清官”鉴定,我们既不可置若罔闻,也不能过于乐观,更不能完全相信。它不过从一个笑料般的噱头,带给我们多角度思考而已。毕竟,“清官”不是小偷能鉴定出来的,当我们的纪检部门不再纠出、查出贪官,当我们的社会监督不再曝出“贪腐门”,当我们的制度和监管不再让官员一手遮天、恣意妄为,才是我们面对“清官”二字真正敢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