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的发家史:曾喂猪 少时常遭亲戚白眼
王洪文
本文摘自:《抓捕“四人帮”》,作者:李丹,出版:台海出版社
也是个苦孩子
王洪文家里世代务农,贫农成分,加上他当过兵的经历,无疑是他能够得到组织重用的先决条件。毛泽东曾对张春桥说过:“王洪文当过农民,打过仗,还当过工人,他的经历比你我都强。”于是有着“工、农、兵”经历的王洪文,逐步闯入了人们的视野。
小时是个放猪娃
1934年12月,王洪文出生在长春市郊区的开源屯。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东北人中,十个有九个祖籍都是山东,王洪文的祖上也是“闯关东”来到关外的。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到了王洪文他爹那辈,自己都说不清楚祖上是从哪里“闯”过来的了。
开源屯这个地方离当时吉林省省会长春很近。东北到处都是黑土地,肥沃富饶,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伪满时期,日本人在这里建造了很多大型工厂,所以,东北的工业基础也相当好。但是在解放前,开源屯的人还是非常穷。这主要是伪满时期帝国主义的高压统治造成的,也和国民党时期层层盘剥有关。
王洪文家里世代务农,在成分上,一直都是贫农,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如果没有统治者的层层盘剥,一年种下的粮食也足够家人填饱肚子了。
王洪文的父亲叫王国胜,娶妻杨氏。王杨氏嫁到王家后,先后生了五个孩子:四个儿子,一个女儿,这让家里充满了希望!
王国胜天性开朗、乐观,这和他喜欢看“二人转”有关。那时,东北的“二人转”经常演一些以古代历史故事为背景的戏,其中三国的戏比较多,有演赵云的,也有演关二爷的,反正无一例外,都是夸他们忠肝义胆、文武双全的。
王国胜对这两个人特别崇拜,他自己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民,一辈子只能靠种地为生了,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希望他们将来能像关二爷那样出人头地。因此,他给四个儿子的名字中分别带了一个“洪”字—大儿子叫王洪文,二儿子叫王洪武,三儿子叫王洪双,四儿子叫王洪全,听上去还挺讲究的。
王洪文出生时,伪满洲国已经建立三年多了。日本人对东北人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剥削,东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国胜家里本来就清苦,这下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王洪文后来回忆说,从他出生那天起,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直到四岁时,他还和母亲呆在家里,那时候,孩子到了四岁就要开蒙识字了,但是王洪文家哪来的钱给他上学啊?
五岁时,王洪文开始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就是乡亲家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他们经常一起玩耍,到屯子边上的河里去摸鱼、游水。在冬天严寒的日子里,就不出屋子,就在家里玩。
王洪文到了七岁,同一个屯子的孩子,家境好一点的都去念书了。而王洪文家里还是没有钱让他去念书。不仅不能去念书,王洪文还要承担一些劳动,给家里增加一点收入。七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呢?
王洪文的姨嫁给了一个富裕的人家,正好需要一个小孩子给他家放猪。
当王洪文的母亲主动提出,想让自己的儿子给姨家放猪时,王洪文的姨父考虑,雇谁都是雇,自己亲戚的孩子来放猪更好。再加上王洪文从小就聪明伶俐,见到姨父叫得可亲了,他姨父一高兴,就答应了。
这样,王洪文在七岁时,当上了放猪娃。因为是在姨家放猪,有亲戚关系,他可以在姨家吃饭,算是给家里省了一些口粮。到了秋天,姨家还给他家一点粮食,算是工钱了。虽然没有挨打受骂,但遭白眼却是常有的。他姨的几个孩子因为家境富裕而有点儿瞧不起脏兮兮的王洪文。他们经常趁父母不在欺负他、数落他,但是王洪文并没有向大人告状,而是默默承受下来。
王洪文每天都和这几个孩子一起吃饭,但是人家吃完饭了去上学,而他吃完饭了就要去放猪。看到姨家的孩子能念书,自己却要去放猪,王洪文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有一次,他姨家的儿子在家里读书,王洪文忍不住在边上看了两眼,立即遭到了几个孩子的嘲笑:你一个放猪的,能看懂吗,还是快去放猪吧!这句话,对王洪文的刺激很大。
后来,王洪文当了兵,在解放军这个大学校里,有了学文化的条件。他很用功,在没有什么文化根底的情况下竟也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这和他幼年时就当放猪娃,眼看别的孩子能念书而自己却不能念书的经历有关,更与他受到他姨家儿子出言刺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