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桥“脱皮”不能只赖材料

28.11.2013  12:18

  耗资近7亿、历时三年建成的蚌埠大庆路淮河公路桥,于去年12月底正式通车,但仅9个月后,主桥面大面积出现“脱皮”现象。市民质疑是豆腐渣工程,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除了车辆超载因素,最主要的是桥面上使用的全部是进口材料,而外国的材料设计不适应蚌埠的高温。(11月27日中国广播网)

  我国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与之相伴的相关建筑材料企业也迅速成长。在网上找一找,发现生产路面要用的沥青和粘贴剂的企业并不少。据相关统计,2012年我国沥青产量达到1862万吨。安徽蚌埠非高寒高热地区,国产沥青应该不存在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那么,为何建设方偏偏喜欢用洋货呢?是以洋货来充门面,还是为了抬高造价呢?这背后是否有猫腻,得好好查一查的。既便是建设材料的水土不服,那为何没有事前预防?是否经过试验论证?因建设材料的水土不服而形成的劣质工程,也要有人来承担责任?

  修桥筑路是基础建设工程,国家要投入重金。可我们时常会听到关于桥梁垮塌、路面毁损等到消息,要么就是有的地方用胶水沾裂缝或粉刷裂缝等闹心的事情。这不禁让人想问,科技发展到今天,为何还会造出那些劣质的路桥呢?这背后恐怕不只是材料水土不服的问题。

  我想,任何一起劣质工层,都应该好好查查工程是否存在层层转包,而导致实际用于建设的资金缩水的问题?要查查质量监督是否到位,质监人员是否在充当聋子的耳朵,要拷问他们的职业操守?要查一查,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是否完全按照科学的规范严格操作,是否存在偷工减料,或者不按操作程序办事的情况?还有,是否为了赶工期而违背建设的规律?有些赶工程不一定是整体赶工期。在建设过程中,有的工程前期耽搁了,后面就拼命的赶工期。这样表面上看不出来,实则为建筑的质量留下了严重的隐患。修桥筑路,建一个也不容易,当倾力实现其应有的寿命。

  大桥“脱皮”不能只赖材料,要反思我们的管理:请多些质量意识,宁可慢一点,进度一定要让位于质量;多一些精细管理,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影响质量的细小环节。桥脱皮、桥塌塌造成的损失与浪费是惊人的,何时不再让人心忧,多造放心路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