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两元车票是道德品质的试纸

09.05.2014  10:45

  武汉市一位男中学生坐电车逃了票,还自以为有本事,回家后却被妈妈痛斥一顿。昨天一早,他赶到电车站补上两元车票,还写了一封诚恳的道歉信。(5月8日《武汉晚报》)

  自以为成功逃票可以证明自己很有本事,并将这件事讲给家长。不料非但没能得到“夸奖”,反而遭到家长的痛斥,并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道歉。或许这位中学生也会一时想不通,但庆幸的是,最终他不仅补交了两元车票,还写了一封道歉信表明诚意。对于这位中学生而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对于这位家长,不偏袒、不纵容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值得我们学习。

  逃避两元钱的车票并不算什么大事,对中学生而言,能够混在人群中挤上电车还不用买票,这的确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认知和行为出现偏差在所难免。并且多数时候,这仅仅是中学生自以为自身很有能力的一种证明,并不代表其道德品质就有问题。但需注意的是,类似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当孩子拿一种错误的行为当做是对自身能力的证明时,家长们的态度不外乎三种:一是不做过多评价,认为两元车票无足轻重,逃了就逃了,下次不要犯错就是;二是顺着孩子的心理,默许并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三则是扮演“反面角色”,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立刻进行改正。对大多数家长而言,第一种态度是最常见的,但这种态度有时会导致一种“善意的恶”。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的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需要一个持久的过程。在孩子某次犯错时,家长如不能及时指出并要求其改正,势必会让其觉得在道德品质上还有可以商量的余地。下次即便在犯错,父母也不会当即进行批评,久而久之,孩子的道德品质防线一步步后退,各种不良行为就会多起来。这位妈妈能在第一时间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要求孩子立刻进行改正,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这种当机立断的教育风格正是当前家庭教育所急缺的。当家庭中父母的默许、纵容、无可奈何增多之时,家庭教育的效果就会不断弱化,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塑造也会大打折扣。

  两元车票其实也是道德品质的试纸,既试出了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试出了部分家长的道德品质。赞扬孩子成功逃票是种本事的家长难保不会像孩子一样,也做出此类行为。如此一来,孩子的不良行为影响了家长,家长不分对错的教育方式又再次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性。到头来,受害的依然会是孩子。家庭教育中,宽容和爱自然不能缺少,但宽容不是无条件的纵容,爱更不应是盲目的溺爱。一切为孩子的长远发展着想,这才是为人父母该有的教育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