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别玩虚的
今天是第1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中小学都在这一天举行了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北京上地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仅用了3分钟就演练了一个紧急疏散;除了北京,现在云南和辽宁的中小学也在同步开展紧急疏散的演练。(3月31日《央广新闻》)
在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当天开展紧急疏散训练,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安全教育无小事,保障好学生的生命安全,才能为其健康发展做好准备。但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较弱,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也较差。如若不把安全教育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只在开学初期或安全教育日当天开展活动显然并不能达成预期效果,甚至会让安全教育流于一种形式。
当前学校的安全教育“概念化”倾向严重,制定一条条“禁令”,组织一两场安全宣讲就算是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熟不知,这种枯燥、呆板的安全教育方式即便入了学生耳也难以入其心。对于安全教育,中小学生需要的是一种面对危险就能立即做出来的习惯性技能,而并非首先想到的是一条条“禁令”。依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并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这才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良策。
首先,变革安全教育方式。宣讲式的安全教育不是不可,但要用的适度、用的恰当。前段时间,浙江一初中让学生寒假期间画出家中的“逃生路线图”,以此来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这种直观、具体的安全教育方式比那些“概念化”的宣讲内容要实用的多,也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安全教育重在教会学生识别危险和应对危险的能力,就像学游泳要下水之后才能学会一样,安全教育也应当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面临危险的情境中学习安全教育。
其次,家校联动是关键。有调查显示,97%的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都在校园外,因而学校安全教育还应渗透到学校外。这就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一种联动合作关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全方位保障学生安全。家长应当尽好监护人的责任,在适当的时候多为孩子宣讲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当孩子想要外出游玩时,家长尽可能的多予以陪伴,而不是一味的打消孩子的念头。切不可为了保障孩子安全,不准其离家一步,这样做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再者,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随着教育资源布局的改变,一些孩子上学放学都要走很长一段路,这也是安全问题频发之时。落实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保障学生出行的安全;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三网联动”,全方位掌握学生从离家到学校间的情况;通过相应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危险来临时的应对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
安全教育重在平时,既要入脑,也要入心。充分了解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征,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间的努力来保障学生安全。只有这样,安全教育才能真正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