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男生班”试验 且赞且包容
2012年,上海市第八中学开始招收男生班,以期解决“男孩危机”。两年后的现在,虽然“男生班”还没经历过高考的检验,但校长卢起升已隐约见到了最终那份实验报告可能有的模样。(4月9日北京青年报)
“男孩危机”的提法虽说由来已久,但业界对于此命题真伪的讨论仍旧莫衷一是,认同者有,反对者亦有。既然如此,那么在目的尚不明确之下,上海市八中的“男生班”试验,是否就该迎接板砖伺候,被彻底否定呢?不。
就算“男孩危机”是个伪命题,但在学生自愿选择当“小白鼠”的情况下(“男生班”学生的入校平均分高于同校其他班,说明他们的自愿并非虚假),其过程——“在尊重男生之思维发展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把他们培养成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又未违反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并能激发出男生的身心机能,何不且赞且包容。
教育乃百年大计,此言不虚,环视诸国之崛起,背后无不有教育的支撑:明治维新前,日本送了大批学生前往欧洲学习新理念新技艺;二战后,德国之所以能快于许多战胜国从战争泥沼中恢复,除却有“马歇尔计划”的外部支持,其本身发展教育的举措才是内因,才给了德国持续性的发展后劲。
每一次尊重性灵和身心成长规律的教育变革,其实我们都该支持,并且给予包容。这就好比做科学研究,只要目的光明正大,只要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即便它投入巨大、耗费人力物力,那么它也应被理解、被包容。外太空探索也曾受到质疑:为何要把巨额资金白白浪费于此,而不解决贫穷。但外太空探索之于整个人类发展、生存,以及科技进步的意义,长远而巨大,非眼前利益可比。
“男生班”试验也许会让这两个班的男生失去许多有女生陪伴的时光,但在自愿的前提下、在过程不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能释放出男性独有能量的前提下,我们理应且赞且包容——谁知道二十年后,它将爆发出怎样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