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茂亮:心中有人民 笔下出新风
文风关乎党风。1942年,毛主席发表的《反对党八股》的讲话,推动整顿党的作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也有三条跟文风相关,要求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党中央以上率下,致力改文风、正党风。
文风关乎民族进步。周朝朝廷为了观风俗、知得失,专门设有采诗官,深入民间采集,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诗经》。“五四”运动,主张废文言、改白话,使文言合一,实现了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文风转变,让普通的国民掌握了进入文化、科学大门的钥匙。
新闻文风是文风的集中反映和引领力量。因为新闻媒体是传播工具、文化载体和执政资源,新闻文风最直接地反映着党风、最广泛地影响着文风,也最紧密地联系着学风和作风。
改文风,就是不仅要改“术”,更要强根固本。只有心中有人民,笔下才能出新风。
一是把党性观念和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血脉和灵魂。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党性和人民性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根本立场,是新闻工作党性和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毛主席于1928年在审阅井冈山第一部时政大纲的时候,就要求把一切老百姓听不懂的词语改成易懂的口号、俗语,比如“废弃聘物聘礼、反对买卖婚姻”,他就改为“讨老婆不要钱”;“反对虐待儿童”,他改为“反对大人打小孩”。有记者问湖北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党支部书记田祥森,“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他回答说,“群众的笑脸是我最想看到的,也是我最大的梦想”。这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这就是把“人民至上”融入了血液。新闻工作者就应该把群众看了我们的新闻而有了满意的笑脸,作为我们的崇高追求。
二是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习惯养成。密切联系群众既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改文风的逻辑起点。新闻只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别人要我深入基层,不是为了某种需要才走进群众。“三贴近”、“走转改”、蹲点调研等,要成为常态、成为习惯。要迈开双腿,用心、用情走进群众,去向群众学习,去服务群众、感悟生活,去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三是把建设者主体作为角色定位。新闻工作其实就是在人的大脑中搞建设,记者编辑就是思想灵魂的铸造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和“让谁说话、听谁说话、为谁说话”,始终是检验新闻工作秉承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一块试金石。要持久地开展“我是建设者”主题活动,以建设者的姿态去关注建设者、报道建设者、服务建设者,以建设者的立场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规律、建言建策,去开展舆论监督,促进问题解决,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
四是把遵循新闻规律奉为职业信条。遵循规律就是尊重客观世界,也是事物前进发展的必由之路。新闻规律包括新闻本原、新闻真实、新闻传播、新闻受众等等规律。我们要特别重视研究、善用让媒体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和教育引导、从而实现有效传播的规律。我把传播学和组织行为学关于"向通"的理论做了一个"嫁接",感觉从记者采写到受众接受中间有一系列环节要打通,就是遇事想没想、想了说没说、说了听没听、听了懂没懂、懂了信没信、信了行没行。只有每一个环节都是肯定的回答,才能算是有效的传播。最起码要让受众相信我们的新闻报道。
五是把提升能力素质视为人生追求。转文风之难不仅在于思想,也在于能力。做到“短、实、新、深、活”,需要理论功底、政策水平、认知能力、文学修养、文字功夫等等。新闻工作者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天安门广场完全是革命行动》这篇新闻名作,就是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深邃思想、高超能力的结晶。新华社记者依据一万多字的汇报材料写出了一篇2400多字的会议报道,穆青从这篇会议报道中提炼出了这篇239个字的消息,不仅成就了中国新闻经典,更推动了中国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
六是把制度建设当作保障支撑。一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细则,把好采编关、审稿关,尽量不写、不发那些空洞的、枯燥的、无实质内容的、没有新闻价值的会议活动报道。二要建立一流的、切合实际、可操作的新文风技术标准。三要健全鼓励改文风、出精品的绩效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四要建立改文风的教育培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