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鳜鱼肥 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发展纪实

13.10.2014  10:14

  雷勉鸿 邓水山 江西日报记者 练 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近日,记者从瑞昌市有关部门获悉,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已建有产卵池5个、亲本环道24条、育苗方池11个、大型蓄水池3个等,年产鱼苗60亿尾以上,品种涵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优质四大家鱼苗种。截至目前,该原种场累计销售长江四大家鱼原种31.1万公斤,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鱼类苗种繁育基地,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扬优成势

  据介绍,在人工繁殖鱼苗取得成功之前,瑞昌渔民养殖全靠天然鱼苗,数量多、品种多、品质优。每年五六月份,破膜而出的鱼苗细若针芒,全国各地的鱼苗客商纷至沓来,云集瑞昌。

  1980年10月,国家从战略高度谋划,开始筹建瑞昌长江亲鱼培育站。1985年3月,亲鱼培育站更名为瑞昌长江亲鱼原种场。1989年10月,官田湖全民所有的400亩湖地无偿划拨给原种场扩建原种培育基地,同时设立官田湖分场。1994年5月,瑞昌长江亲鱼原种场申报国家级水产原种场建设项目,获农业部批准立项,总投资532万元。1996年,瑞昌市政府发文,将黄泥滩1500多亩大水面划归原种场作为种质资源库。1998年4月,原种场被农业部定为国家级水产原种场。至此,一个具有4个分场(码头捕捞分场、官田湖选育分场、杨林湖培育分场、黄泥滩资源库分场),总水面达2000余亩,年选育长江四大家鱼原种10万公斤的国家级原种场呈现在渔业人面前。

  谋求发展

  原种场因原种而建,原种场人围绕“原种”这个核心,在求生存、奠基础、谋发展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战胜自然灾害。继遭遇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之后,瑞昌于2005年又两次遭遇自然灾害:9月初遭遇“泰利”台风袭击,倾盆暴雨致使官田湖分场瞬间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池中原种几乎全部逃散,经济损失超过200万元;11月26日又突遭百年不遇的地震。面对灾难,原种场人奋力自救,恢复了生产,完成了灾后重建,将损失降至最低。

  建立严格规程。先后制定并完善了《长江四大家鱼原种生产操作规程》和《长江系鱼类苗种繁育操作规程》,按规范程序实施生产和繁育。同时,出台一系列选育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四大家鱼原种和子一代的健康生长和品质纯正。2006年以来,农业部多次指派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对瑞昌长江四大家鱼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巩固技术支撑。该原种场选好技术带头人,用好技术骨干,由他们分兵把守每一个关口,具体负责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操作。同时,加大对干部职工的技能培训力度,使干部职工基本上都能掌握四大家鱼特性等基础知识,协调处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促进提升

  联院校。为推动原种场更好更快发展,近十年来,该原种场坚持做好“”字文章,广泛开展场校、场院、场所联合:签约南昌大学、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共同制定原种场的发展规划;协助上海海洋大学开展长江水系四大家鱼生长对比实验;配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开展长江鱼类资源调查,为他们提供第一手资料。如今,不少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等单位与原种场或建立合作关系,或共同设立教学科研基地,人员往来频繁,科研成绩硕果累累。

  争项目。为了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原种场人一方面加强对上联络,强化信息沟通,争取更多研究项目;另一方面加强政策研究,把握投资方向和重点。与此同时,积极策应瑞昌市建设“中等城市”发展战略,主动对接,敢于担当,务求实效。

  创品牌。该场继续发扬“坚韧、拼搏、勤勉、公益”的精神,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13年喜获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殊荣,已成为全省唯一一家集原种选育、苗种繁育和健康养殖于一身的国家级综合性水产示范场。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