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滩变风光带 生态文明看得见 树绿色政绩观 既顺眼更顺“心”
“这里真漂亮,又离我们家近,以后只要天气好就来这走走。”12月30日,住在南昌朝阳新城的八旬老太郭卫玲特意将老姐妹董小党带到赣江畔赏景:赣东大堤生米大桥至朝阳大桥段,曾经的荒凉沙滩,今年11月起变为一条沿江蜿蜒的美丽风光带。
这是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带来的变化。去年南昌纳入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试点期投资85.92亿元建31项工程,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为重点示范工程。随着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后还会涌现更多类似“风光带”,更重要的是,我省不仅使好生态随处入眼,还通过一系列举措,让生态文明深入人心成为共识。
全新的风景
荒滩变身风光带 赣江东岸美景不逊红谷滩
走在赣东大堤草木相间的观景平台上,郭卫玲和董小党不时啧啧赞叹,尤其是第一次来这里的董小党激动不已:“老大姐,你真是带我来对了地方,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了桃花源!”
二人都是朝阳农场老职工,前几年因拆迁,她们从平房搬进朝阳新城高高的还建房,但始终保留着曾经的记忆。“以前这里是一片沙滩,砂石成堆,坑坑洼洼,很杂乱,除了放牛汉,没人愿意到江边走。”1959年从山东来昌后一直住在赣东大堤附近的郭卫玲说,如今赣东大堤变化太大了,这是她在南昌生活55年看到的最美风景。董小党接话道,真没想到家附近会有这么美的“大公园”,以前都是在院子里活动,现在总算有了休闲好去处。
记者视线中的这段赣东大堤,确实一派好风光:堤下草木相间,绿意弥漫,干净整洁的自行车道、游步道沿着江岸向远处伸展,红杉树、绿竹林姿态婀娜。穿过一片草坪铺就的缓坡,就是整条风光带最靠江的区域,成片芦苇状的荻草仿佛望不到尽头,演绎着都市里动人的野趣,与清澈的赣江水相映成景……
岸边亭子里,特意从灌婴路骑车过来的陈安安满脸惬意。“以前很羡慕赣江西岸的红谷滩,那里有秋水广场,有摩天轮,有渔舟湾湿地公园,都是休闲好地方。”陈安安说,长时间以来赣江东岸景观比较单调,赣东大堤风光带令他眼前一亮,在他眼中,此地美景丝毫不逊红谷滩。
“等到春天,这里繁花似锦,还会更美。”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项目部施工负责人张庆华说,自生米大桥至朝阳大桥的这段风光带,绿化景观是“重头戏”,共栽种110余种乔灌木,重点打造了一个千余株樱花树构成的樱花林。明年春节后,以游乐设施为主的朝阳大桥至南昌大桥段、突出文化创意的南昌大桥至新洲闸段将同时开工,整个景观工程建好后,与滕王阁景区对接,形成很有看点的滨水景观环境。
这条引人入胜的风光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而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7月31日,南昌纳入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自2014年起,南昌市规划投资85.92亿元,实施31项工程,将打通赣江、抚河航道,全面活化河湖水系,改善河湖健康,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中部地区最具特色活力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典范。
全新的观念
好生态顺眼顺“心” 划定生态红线禁止踩碰
坐落在南昌艾溪湖畔的晶能光电有限公司被绿色包围。公司战略业务部的曹明焕、李锡雨是两名韩国博士。“我们已经在南昌工作了5个半月,这里真的很美,艾溪湖就在旁边,周末去湿地公园骑骑车、散散步,在都市里就可以拥抱大自然。”曹明焕说。李锡雨目前正在南昌看房子,计划明年把家人接过来定居,而曹明焕的妻子也正在办签证,夫妻俩已做好常住南昌的打算。“高新区的发展理念是正确的。恪守生态,或许前几年会牺牲一些经济发展速度,但长远来看,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两位博士非常看好高新区的绿色发展前景。
这样的赞誉证明,好生态已成为高新区招商引资的最大品牌。今年11月4日,国家六部委正式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我省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是我省首个全境列入的国家发展战略。
“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势必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今后不仅生态美景会更多,生态观念也会更强。”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我省将加快推进国家生态红线划定试点工作,一经划定就要严格管控,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能踩、不能碰。“还将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评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地方和部门绩效考核内容。”该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江西的好生态,不仅顺眼,更要顺“心”,通过在广大干部中进一步树立绿色政绩观,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绿色消费观,让生态文明成为共识。
全新的蓝图
重点建设三个区 6年后形成生态文明“江西范本”
“从半年前开始,只要不是碰到特别紧急的事,我一般都不开车,现在骑车已经成了习惯。”在南昌红谷滩“元创国际”写字楼里上班的杨鹏笑着说,他住新建县城,离公司不过五六公里,每天骑车上下班,既省了油费,还锻炼了身体。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杨鹏直言他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关心,我省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怎样变化?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按照实施方案,我省将先行示范区示范定位为重点建设好三个区,即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典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很好地兼顾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我省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年见成效,到2017年,生态建设和环保工程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六年大进展,到2020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在若干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建设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
麻智辉认为,围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我省将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绿色新生活运动,鼓励公众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低碳、环保产品,倡导绿色出行,这将给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质的飞跃。
记者·点评
生态文明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2014年的一个大事件。生态文明建设,不单单是政府部门的行动,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也将成为受益者。
生态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系到吃、穿、住、用、行……生态文明的落实需要从口头到行动,而每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参与,都能够直接影响或者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比如将家里的所有灯泡都换成节能灯、出门上街带上环保布袋、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少开车多步行等等,我们完全可以在生活点滴之中践行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当人人都从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中获利了,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就真正成功了。江西好山好水好生态,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的每个人都应用心呵护!
文/图 江南都市报记者金路遥 实习生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