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示范见成效,江西先行开良局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栏目曲)
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生态建设被首次写入到十三五规划中。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一年来,积极破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瓶颈制约,通过先行先试、释放政策活力,初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为实现“一年开好局”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国打出了“江西生态名片”。请听江西台记者占伟采写的录音报道:《生态示范见成效,江西先行开良局》。
听众朋友,我所在的位置是国家储备猪肉定点生产企业——万年鑫星农牧公司生产基地。在这里记者闻不到猪场难闻的味道,满眼都是树木、花卉、草坪,占地600亩的养猪场就像是一个“生态公园”。万年县环保局总工程师李志毅(出录音):
“原来走了很多弯路,投了几千万下去作用不大。现在通过水葫芦,通过沼气发电,补充生产用电。然后把猪粪变成有机肥,它基本上是零排放,水不出去。”
今年万年县200多家养猪场全部实现了循环处理,达标排放。过去向污染宣战,如今向环保要效益。万年鑫星农牧公司总经理汪世彪(出录音):
“沼气发电现在大概一年1千来万的收入。”
生态养殖兴“万年”,理念的变化折射出发展理念的升级。省发改委副主任宋迪维(出录音):
“我们既要做好产业升级的‘加法’,又要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路。”
一年来,江西推进实施了气、水、土三大环境战役,全面落实火电机组脱硫脱硝责任, PM2.5实时监测实现所有设区市全覆盖。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工业污水基本做到达标排放,加强了五河源头、滨湖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在进一步巩固生态优势的基础之上,江西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加强探索实践,积极先行先试,努力形成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模式”。
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完善年度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生态文明类考核指标的权重;同时,《江西省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初稿也已完成, 5100万亩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由平均每亩17.5元提高到20.5元,已落实到位,争取到星子县和靖安县列入全国首批河湖管护创新试点县。省发改委主任吴晓军表示,通过制度创新,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持续保障(出录音):
“在制度建设上抓落实,包括对区域的考核,对干部的考核,特别是在生态流域补偿机制上建立制度,建立全省的‘河长制’,也就是说河的流域在县或者市的境内,主官对它的生态保护、水质是负有责任的,建立一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