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路而变——永丰交通扶贫走笔
□饶晓华、曹孝平、本报记者吴广城
永丰县地处赣中腹地,七成以上是山地,八成人口在农村,交通“瓶颈”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也是群众脱贫致富最大的“拦路虎”。盼路、修路,成了永丰人不懈的追求。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15.3亿元,硬化农村公路达2267公里,新(改)建桥梁591座,国家投资100亿多元在永丰县境内修通高速公路100余公里。如今的永丰,公路直插深山茂林,直达产业基地、直通农家门口……全县农村交通状况彻底得到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观。
消费因路而变农村电商悄然兴起
最近,永丰县沙溪镇拱江背村李九根养的50多只土鸡都被县真土味贸易有限公司收购了,收入近7000元。“没想到我这个老头子今年也能赚到这么多钱。”60多岁的李九根笑得合不拢嘴。
这样的事情以前在拱江背村根本不可想象。因山路崎岖难走,拱江背村的油茶、竹笋、香菇等山珍卖不出去,家养的土鸡、土鸭、土猪肉只能贱卖或自用。随着扶贫路的修通,快递服务到了乡镇。头脑灵活的李忠明等人成立了真土味贸易有限公司,建立了网站,发动南部山区在家的留守老人妇女利用丰富的虫草资源散养土鸡土鸭。
同李九根一样,三坊乡罗坊村的兰芳也笑逐颜开。近日,天性爱美的兰芳到圩镇上领取了自己在网上淘到的衣服。“想不到我们山里人也可以网上购物了,给我省下了不少钱。”兰芳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该县借助被列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农村商务信息试点县的契机,打通“网货下乡、土货进城”两条流通渠道,构建“一网多用、城乡互动、双向流通、平急共用、融合一体”的现代化流通体系。随着县电子商务产业办、乡电子商务所、村电子商务站三级网络平台的建立,快递服务遍布各个乡镇,农村电商悄然兴起,山区农民的消费方式从实物购销渐渐向网购网销转变。 目前,该县已有物流企业96家,形成了通达全国各大城市的完善货运专线。各个乡镇已落户快递公司32家,拥有各类电商、网店已有700多家。茶油、盘景灵芝、莲籽、白茶等土特产品全部实现了网销,家用电器、日常生活用品均可网购。
生产因路而变农业发展一路高歌
种植苗木花卉从1亩到10亩,瑶田镇梅坑金山坪村农民方顺昌用了整整30年,从10亩发展到200亩,方顺昌却仅仅花了不到3年。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畅通公路的有力支撑。以前,金山坪村通往外界只有一条坑洼不平、又窄又烂的土路,村民卖苗木都是肩扛手提板车拖,销量十分有限,村民发展苗木花卉的积极性不高。自通往该村的水泥路修通后,外地商贩可以直接把车开到苗木基地,村民不出村钞票就到手,该村苗木花卉种植面积成倍增长。
农村路网的拓展,打破了乡村封闭状态,加快了城乡经济交流。各地农民依托快捷的交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因交通不便缓慢发展的产业因为扶贫路的修建有了不竭的动力源泉而迅猛发展起来。 目前,该县九成以上的种养基地,中型货车都能直达,缩短了运输时间,特色产业的发展迈上了“高速路”。全县涌现出种养能手3000余人,带出特色专业村300多个,吸引了近200家涉农加工企业安家落户,先后培育出“永叔公”、“绿海”等“农字号”省级著名商标品牌12个。
观念因路而变深山频现有车一族
今年国庆期间,上溪乡礼坊村农民雷兰清来了一次自驾游。“趁着年轻有能力,多到外面看看世界。”雷兰清笑着说道,“没修好路之前,不要说买车,就连走出深山都成了一种奢望。”
礼坊村地处边远山区,距县城130多公里,到圩镇也有30多公里。过去因交通不便,村民祖祖辈辈饱尝着土产不出、外货不入、点灯靠油、犁田靠牛、运输靠挑的艰辛生活。如今,山村不仅修通了公路,还通了班车,村民们彻底告别了行路难、乘车难。
“路修到哪里,客车就通到哪里”,该县最大限度地满足偏远山区农村群众的出行需求,实现了长途客运和短途客运的无缝对接,形成了路成网、车通村、桥连民心的新交通格局。
随着交通状况的不断完善,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收入的逐年提高,山区群众的观念也日益更新。目前,该县九成以上的农村家庭至少拥有一辆以上的现代化代步工具,深山里的“小车村”已变得越来越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