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升级书写“江西答卷”

04.01.2015  23:38

  飞驰的昌九城际列车。本报记者杨继红摄

  走进2015年的大门,离2020年交出“实现全面小康”的答卷,只剩5年时间了。

  为了交出满意的“江西答卷”,一年半前,江西省委从十六字方针落笔,为4500万江西人民指明了赶考路径: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旗帜鲜明地把“发展升级”烙在“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最前面。

  为了交出满意的“江西答卷”,一年前,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为“发展升级”破题,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

  为了交出满意的“江西答卷”,半年前,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发出铿锵话语:“不加快发展就没有实力,不转型升级就没有未来!”催人奋进,令人警醒。

  为了交出满意的“江西答卷”,2014年12月闭幕的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进一步厘清认识,统一思想,扬鞭策马:全省推动“发展升级”的大棋局,全盘皆启动,落子要生根!

   将发展升级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是对省情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自觉实践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向全国人民发出号令: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这一年,江西省经济总量接近1.3万亿元,达12948.5亿元。再往前推一年,2011年,11583.8亿元——第一次跻身“万亿元俱乐部”的江西人惊喜,这是一次历史性跨越,也是江西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与自己比,速度算快,家底算厚。但要面向2020年的赶考,“江西答卷”凭什么拿分?能得多少分?

  2013年3月,履新江西的省委书记强卫,一踏上江西的土地,就展开了密集的调研。他看城市,进农村;访国企,探小微;走开发区,察经济带。他和基层干部谈,和企业家聊;他与商贩唠买卖,和农民话家常。调研越深入,他的心情越急迫:江西属于欠发达省份的基本省情没有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仍是主要矛盾,必须长时期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

  他给全省干部群众算账:2011年,全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进度是83.2%,江西比全国低3.9个百分点。在6个大项指标、23个具体指标中,江西有3个大项指标、10个具体指标落后于全国平均进度。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全国的实现程度是76.1%,江西仅为59.8%,比全国低16.3个百分点。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2011年后的8年,全省GDP年均增速要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以上。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江西该怎么做?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西的路有多远,怎么走才能如期实现?

  落实十八大精神,江西不能拖全国后腿,不能到2020年时“被平均”。2013年7月,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在南昌召开,密切关注这次大会的江西干部群众,记住了大会的十六字“宣言”: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

  这不是脱口而出的十六个字,也不是随性而为的执政主张。每个字、每句话,都带着科学缜密的刻度。特别是对发展升级的系统阐述,给各级干部上了难忘的一课:

  ——对江西而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今后5年,如果我省全面小康进程不加速推进,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的冲刺中就有可能被远远抛在后面!

  ——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所引以为豪的生态优势和绿色品牌,就可能最终丧失。

  十六字方针是动员令,是指南针。一经确立,心无旁骛,百折不回。尽管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再大的困难也动摇不了江西各级干部的政治定力,动摇不了江西发展升级的决心。

  2014年7月,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回顾升级路:产业、开放、创新、区域四大升级路径各显神通,成效显著。重点产业做大做强、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协同创新进一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区域经济增长板块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竞合发展。全省GDP比上年同期增长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但这一速度,离3.8个百分点,还有距离。

  “GDP年均增速必须比全国高!”“不能对GDP掉出合理区间无动于衷!”去年12月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再次给全省各级干部打“强心针”:持之以恒贯彻十六字方针,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不断壮大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坚定不移转型升级,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围绕发展升级谋篇布局,运筹帷幄又举重若轻,彰显省委、省政府推进发展升级的战略定力

  站在2015年的起点上,2014年的成绩单:七个突破、四个位居前列、两个过千亿,让赶考路上的江西人民倍增自信。

  七个突破,即预计GDP突破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城镇化率突破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时速350公里高铁实现零的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500公里,实现“县县通”。四个位居前列,即预计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四项指标的增幅位居全国前10位。两个过千亿,即电子信息、汽车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千亿产业达到9个。

  这是省委、省政府围绕发展升级科学决策、运筹帷幄的结果,是围绕发展升级谋篇布局、排兵布阵的结果。

  ——把2014年作为新一轮改革的元年。省委、省政府用智慧和勇气,向改革要思路、要办法、要成效。在转变政府职能、金融、财税、协同创新、国资国企等领域,相继出台了20个改革配套的文件,其中《关于全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意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础产业领域向社会推出462个示范项目,共引入社会资本970亿元。共青城市等6个县(市)列入省直管县试点,已赋予试点县1488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启动和推进了全省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建设,首次晒出省本级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取消、下放三批行政审批项目共计234项和48个子项,精简率达38%。

  ——把2014年作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年。举办过多届的江西香港周活动,去年首次举行“江西发展升级投资合作推介会”。充分利用赣港、赣澳、赣台经贸会等平台,共组织推介1000多个重大招商项目。签订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合作协议、对俄有关合作协议,成功参加第十届泛珠大会,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博览会。

  ——把2014年作为产业升级年。发展升级关键是产业升级。修编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集中2200万元资金支持省级工业示范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争取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成为我省首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试点,新增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增南昌高新区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出台加快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等实施意见,完善省级集聚区和龙头企业的认定和管理办法,新认定2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50家龙头企业。

  ——把2014年作为区域发展战略体系定型年。昌九一体化“1+6”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昌九大道开工建设,通信同城化基本完成,金融、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南昌临空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进展顺利,“龙头昂起”的态势进一步显现。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赣西经济转型加快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各级领导干部以真抓实干为发展升级开路,争做发展升级的实践者和带头人

  2014年,省长鹿心社的调研日程排得满满的:省会南昌轨道交通建设工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新余、宜春、吉安的创业园、现代农业园、产业集群,赣州危旧土坯房改造,九江、景德镇的工业园区,上饶、抚州、鹰潭、萍乡的特色园区、企业车间,一一留下了他的足迹。鹿心社寄语基层干部:“要把精力集中到干事业上,不分心、不走神、不犹豫、不懈怠,心无旁骛抓发展促升级。”

  拿出足够的狠劲和韧劲,一招一式地抓、一件一件地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在发展升级中用真心、动真情、出实招、见实效。

  这是一个发展升级整体部署中的普通事例——

  昌九一体化是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头号工程。平台在哪里?如何找到新兴产业的爆发点?这是萦绕在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心头的大事。

  去年初,强卫、鹿心社相继到南昌临空经济区调研,在工棚里召开了南昌临空经济区建设协调会。3月初,利用参加全国两会空隙,他们率领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拜访全国工商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并有针对性地和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中央企业、高校进行了沟通对接。

  接着,省委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会,专题学习民航业发展知识,展现出下大力气加快我省航空产业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拉动全省发展升级的新引擎的集体意志。省政府常务会议有针对性提出,要“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瞄准央企、外企、民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调研、对接、学习,决策变为现实,实干赢得实效。2014年5月12日,我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南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江西产业发展升级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科研事业繁荣发展。12月8日,我省和中航工业集团在北京举行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到2020年,江西将打造成为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中部地区最大的航空产业基地,实现江西航空产业千亿元发展目标。

  临空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苏区振兴、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国资国企改革、旅游强省、现代农业、县域经济、镇村联动、省校省院合作等,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强力推进,好戏连台;全省各地千帆竞发,各显神通,共同开创江西发展升级良好局面。

  江西日报记者江仲俞

   链接

   “江西答卷”开卷中央媒体点赞

  作为赶考路上的中部省份,“江西答卷”的答题人,受到了外界广泛关注、点赞。近一段时间,中央主流媒体密集关注江西发展升级所取得的成就。

  2014年11月下旬,央视新闻联播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相继报道在江西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低碳大会和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12月6日,《新闻和报纸摘要》以《年终经济特别报道——如何看待当前形势》为题,选择了江西率先在全国放开省管的全部601种非处方药品价格这一亮点。

  12月2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江西利用财政杠杆创新融资模式,撬动银行贷款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输血”,其推出的“财园信贷通”,破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27日,新闻联播再次聚焦江西“财园信贷通”,称其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为经济增长添动力。江西交通建设、科技协同创新等新成效,也成了央视新闻联播的“抢手新闻”,分别在26日和28日,报道了江西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以及投放科技引导资金,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科技协同创新机构,助推产业升级。

  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从不同角度诠释江西发展升级的丰富内涵。2015年1月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和四版头条,聚焦南昌市棚户区改造。称南昌用创新钥匙解棚改难题。报道说,南昌对收支能够平衡的棚改项目规范条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上海绿地集团从海外融资100亿元设立江西省棚改基金,2014年已签约向象山南路棚改项目投入10亿元。

  2014年12月28日,经济日报在头版刊登《江西初步形成区域升级发展新格局》。报道称,一年来,江西先后出台了支持昌九一体化融入长江经济带、赣西经济转型强化与长株潭合作、抚州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南昌对接海西、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对接长三角等重大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南北两大战略呼应、东西立足比较优势竞相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各区域板块共同绘就了一幅发挥优势、壮大实力、特色鲜明的区域升级新版图。

  新华社记者认真解读江西在2014年年底时召开的经济工作会,12月29日推出了特别报道《江西保持发展定力,决战五年同步小康》,报道称:“保持发展定力,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江西省要用五年左右时间决战与全国同步小康,兑现让4500多万老区人民共赴全面小康社会的承诺。”

  12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一则简短的报道,饶有趣味:江西鄱阳湖康山水域,出现江豚在水中觅食嬉戏的场景。经过声波探测,这次出现的江豚有100多只,是近年来鄱阳湖发现江豚最多的一次。人们从这一新闻中读出一个信号:江西在加速发展的进程中,转型升级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金山银山”在增多、在长高,萦绕在“金山银山”中的自然山水,仍然保持着青绿的本色,坐拥翠绿,碧蓝东流。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
江西省政协: 贫困县“清零”背后的政协力量
蔡久伟   “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