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助推新余智慧城市建设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百度过的关键字,某次上网时突然出现在自动弹出的广告中;网购时,购物网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购买偏好,在网页上附上相关商品的购买链接……似乎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痕迹,都能进行采集、分析,从而被互联网营销“精确制导”。
而这一切都和大数据脱不了干系。近年来,大数据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提出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当大数据和智慧新余建设“狭路相逢”,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用数据代替人跑路 把便捷送到百姓身边
最近,市信息化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科科长宋强在忙一件事,和水务集团对接,以便市民可以直接在市人民政府智慧社区的平台上缴费,不仅是水,包括电、燃气、话费、甚至公积金都能直接通过社区缴费,而这些工作都是在为即将上马的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做准备。
“只有到了社区,才是真正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智慧社区系统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可以说惠及所有新余市民。今后社区将成为一个综合的门户,不论便民缴费,还是办证申请,都可以从中入手,比如,办理一胎准生证不再需要居民到社区、街道办辗转几处盖章,只需在智慧社区平台刷下身份证就能一步到位。”宋强告诉记者,实现这一愿景并不遥远。9月底,智慧社区公共服务系统将在仙来湖、电工厂、钢丝厂、魁星路等10个社区试运行,届时,近百项民办事项将在平台综合受理,到明年6月份,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将在全市所有社区全面铺开。“简单来说,就是让数据代替人跑路。”宋强说,要实现这点,其中关键一环便是将各个单位部门的数据打通,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此,电子政务科正在和社区联系密切的人保、卫生、城管、房管等11个单位部门进行对接。
打通数据孤岛 实现万物互联
利用大数据助推城市建设,不仅仅是智慧社区的“专利”。不论是全国率先实现的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级无纸化协同办公,全省率先实现并联审批的电子政务平台,还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多险统征分付”的智慧社保、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等都在借 “大数据”提供丰富高效的工具和平台,从而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生态系统”,提高政府效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120余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法人基础数据库已采集11608家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数据库采用信用信息40.08万条,工商企业22685家。
借助这一庞大的数据库,政府工作人员仅需简单的操作即可对全市居民、企业法人进行精准的管理。“原先,各个单位部门的业务数据如同信息孤岛,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存在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打通,实现万物互联,形成数据之间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电子政务科信息化工作人员王琳伟告诉记者,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让之前单维度、独立的数据,呈现出多维度、全面、实时、鲜活的反映,“将城管、房管、人保、卫生、公安等多个系统的数据打通,居民全面动态的信息在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一目了然。辖区内哪一户居民符合政策补贴,直接通过信息进行匹配,既方便了居民也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样,居民信息也能直接通过社区平台反馈到各个单位部门。”
借助大数据提供“私人定制”的民生服务
在大数据的助推下,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便捷正潜移默化地渗入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智慧新余建设项目已完成21个,涉及智慧政务、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社保、智慧卫生、智慧环保等领域;正在建设中的项目有22个,包括智慧城管、智慧规划、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等项目;随着智慧新余创建工作的推进,不远的将来,园林绿化管理、建筑市场管理、排水设施监管系统及内涝信息管理系统、智慧教育等项目将来到每个市民身边。
王琳伟告诉记者,通过智慧新余的各个子项目平台,借助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就能找到市民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而向市民提供“私人定制”的便利服务。“哪件民生实事百姓最关心,哪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最常监测,哪个社区的养老需求最为强烈,这些都将一目了然。也许不久的将来,一个经常开车的人,智慧交通可以根据他的行车习惯,预判他固定时段的行车路线,从而向他推送该路线的交通状况信息,同样,智慧新余的各项应用也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到百姓的民生诉求,从而可以通知相应部门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