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保姆”上岗 农户受益

13.08.2020  10:22

  本报记者 温 凡 见习记者 刘星榆

  崇仁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水稻种植面积达52万亩。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由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成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架起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桥梁,以往的“一家一户”传统生产变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明显效果,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一站式托管,农民更省心

  吴冬平是崇仁县礼陂镇下寺坊村的一名农民,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两年前,他把家里的30亩田托管给了村合作社,抽身出来种了10亩竹荪。吴冬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请人种,费时又费力,30亩田光打农药就得2天时间,而且至少要花费2000元。如今无人机一个上午就可以把农药打完,还能省下1000元。

  从插秧到打药,再到收割、烘干,下寺坊村的村民们享受到“田保姆”的农业生产“一条龙”服务,农民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挣钱。吴冬平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水稻田有了专人打理后,孩子可以出去务工,我也可以专心种竹荪。

  村民们乐意托、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管,这份热情不仅来源于收入的增加,还来自配套政策的支持。该县出台《粮食生产工作意见》,规定新耕种抛荒耕地的种粮大户,除享受耕地保护补贴和稻谷补贴外,还能享受政府给予的其他规模经营补贴,并规定农业生产社会化的项目资金全部用于补助承接主体,每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可享受每亩30元的资金补贴。

  在这些举措下,今年崇仁县早稻种植面积发展到25.8万亩,比去年增加了3.5万亩,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499户,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租田种粮200余人,有的村还出现“争地耕,抢田种”的景象。同时,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从业人数达到6300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

  高科技赋能,种粮更精细

  7月22日,记者走进新绿洲农技服务有限公司,十余台育秧机整装待发,技术人员正有条不紊整理着育秧盘。不远处的烘干厂房里,一套12米高的粮食烘干机矗立着,每天能够处理粮食60吨。受益于新技术新设备,公司委托种植的水稻面积超过1.7万亩。

  抚州智能飞防植保公司主要为农户提供无人机虫害防治技术。技术顾问王良寿介绍,无人机飞防的优点在于喷洒出的农药呈雾状,可以精准地吸附在叶片上,更加有效地灭杀害虫。另外,调和药剂用水量也从人工的每亩18公斤下降至1公斤。利用新技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不仅提高了肥效、药效,增加效率,减少农时,也很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工厂化育秧、无人机飞防、机器烘干……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改变了传统水稻作业服务模式,实现了水稻生产作业向高科技升级。崇仁县针对水稻种植的机插、飞防和烘干三个薄弱环节不断推进社会化服务,在每个关键环节中植入“高科技”元素,取得明显成效。全县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78.9%,拥有高速插秧机89台、无人机35余架,粮食烘干社会化服务组织15家。

  一片变连片,产业更兴旺

  “启动农业生产社会化项目以来,通过招揽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小农户闲散的田地集中流转起来,这样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崇仁县农业局经管站站长张江龙向记者介绍,农业生产社会化始终把小农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把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作为服务的关键,引导小农户通过社会化服务实现规模化生产,使小农户的利益实现最大化。

  近年来,崇仁各地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组织推进耕地流转的主导作用,对季节性抛荒和常年抛荒耕地,各村集体在保持原承包户的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依法依规进行流转,采取代耕代种、集中流转等形式开展生产。截至目前,该县共完成土地流转面积45.45万亩,土地的流转率达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