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看樟树市如何建设“农业两区”
初夏,万物滋长。步入樟树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简称“农业两区”),只见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田畴新苗初长,一座座大型钢屋架大棚整齐排列,一个个现代化育苗温室绿意盎然,一个个新建项目和试验示范项目有序建设……
樟树市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为强动力,在全省率先建设“农业两区”,全市农村改革加速,“现代农业新基地”雏形凸显,昭示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打造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加速农业升级
5月25日,樟树市福城街办龙溪村村民杨国军高兴地说:“确权就等于土地有了‘身份证’,过去我包人家的地,最长也就两年,因为人家不放心。确权后,我从敖洲村流转了1003亩农田,期限为5年。”
这是樟树市打造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的一个缩影。樟树市委书记刘安安说:“建设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关键要直面现行体制机制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敢探‘盲区’,勇闯‘难区’,解除体制束缚,破解瓶颈制约。”
樟树市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等“五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5月底将全面完成“农业两区”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今年底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围绕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探寻新路,樟树市同步启动了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综合改革和举措。樟树市市长胡江萍亲自主抓,多次主持方案讨论,调度进展情况和解决疑难问题。该市创新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打破参保农民身份限制,实现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有效衔接。
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高端农业
樟树市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用全产业思维打造一个1.5万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该市重点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和“农村旅游休闲”两大板块。目前,园区路网土方建设已基本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土地平整基本完成,1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控大棚正在加速建设,引进培育新品种30多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0多项,种植示范无公害和绿色食品20多个。在园区,市农业局负责人指着正在兴建的芦笋种植示范园项目介绍,这个由江西(南昌)全中全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兴建的项目,年底投产后,可年产新鲜芦笋800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润1200万元,并带动附近农民种植芦笋5000亩。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关键还要有好的产业支撑。于是,“拉二连三”延伸农业产业链工作起步。今年以来,不少国内知名涉农企业纷至沓来。辽宁新大地集团将在园区兴建树莓育苗、示范基地,并开展干果、饮料、酒等深加工;广东梅州东强农业科技公司将在园区建设千亩中药基地。发芽糙米、有机水稻等一批新品种、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也已落户园区。
打造镇村联动“升级版”,推动城乡互动
积极探索市、镇、村三级联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升级,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樟树打造镇村联动“升级版”的战略之举。一个大动作是,该市鼓励不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后进城;鼓励在集镇就业、创业的农户进集镇安置小区;鼓励其他农户进中心村。
在“农业两区”,樟树市启动了200亩的集镇安置新村和2个中心村建设。目前,集镇安置新村、两个中心村和老村整治改造正有序推进。为强化镇村联动升级,樟树坚持开发与改造老城并举,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引导人口、生产要素向重点城镇、中心村聚集。市、乡(镇)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重点集镇和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逐步做到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
此外,该市将重点集镇和中心村提升成项目建设的新载体、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吸纳人口的新平台。在尊重历史沿革、地域文化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打破建制村和自然村界限,正因地制宜撤并一些自然村、居民点,高标准建设了一批设施完善、独具特色的中心村,使其成为人口、经济、文卫体、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的乡镇次中心。
放眼樟树大地,“农业两区”建设虽刚刚起步,但步履坚实,将为农业、农村增添活力,让农民收获希望和喜悦。(宋海峰 付长生)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