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江西电力科学院范瑞祥:弹指芳华如电 创新行者无疆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10月6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 实习生 何晓龙)2007年7月,湖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范瑞祥,怀着对电力事业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8年来,范瑞祥凭着科研人员的坚韧与严谨,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也赢得了道道光环。他被遴选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享受着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江西省标准化专家人才库,拥有国家电网公司工程技术专家等等。这位现任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技术中心副主任的科技“牛人”,正在以勤奋与执著的精神为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努力超越、追求卓越”,自觉践行着国家电网人的责任与担当。
技术创新,勇攀科研高峰
范瑞祥似乎天生就是块搞科研的好材料,他和其他新进员工慢慢熟悉工作不同,由于他读研前有过工作实践,有一定的经验,再加上他严谨敏锐的思维,很快就赢得了组织的信任,报到不久,他就接到了国内首套移动式SVC(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调试的重大任务。虽然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现场经验不足及研发时间的紧迫还是令“初出茅庐”的范瑞祥“压力山大”。
怎么办?困难面前,范瑞祥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为尽快熟悉现场工作,完成调试任务,他每天都与一线人员挤在调试现场摸爬滚打,反复演算每个环节,放弃了一个又一个节假日。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数月的加班加点、细心实验,范瑞祥终于解决了原有控制策略中存在的重大隐患,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投运。
从此,这个技术新人一发不可收拾,迎着一个又一个科研高峰攻坚克难。先后完成了《基于D-STATCOM的配网动态电能质量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电源智能并网技术研究》、《含高比例间歇性能源的区域型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课题,科研成果多次得到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管理创新,力促成果落地
在注重生产研究的同时,范瑞祥更强调团队能力的整体提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他积极跟踪国内外电力及相关行业的科技发展动态,及时把握电网发展的技术方向,坚持创新为重、质量第一、学术原创、实际应用、实质性贡献的评价导向与标准,通过实施分类评价、团队评价、多元多方评价的制度,力促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他率先采用注入式混合型补偿装置解决“中压配网谐波动态治理”的难题,成果已在江铜贵溪冶炼厂、江铜耶兹公司等多家冶炼企业得到应用,为高能耗企业的节能降耗起到关键性作用;他针对配网台区普遍存在的“三相不平衡、谐波、无功”等综合性电能质量问题,研发了基于三相全控桥的低压有源型电能质量综合调控装置,并实现了技术转让与产业化推广,可全面取代目前配电台区中常用的电容补偿型JP柜。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作为一线科研领军人物,范瑞祥深知团队力量的重要性。范瑞祥的团队通过营销和配电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并融合地理信息及配网状态,创新出快速制定供电方案的互动化、可视化新模式,实现了停电管理全过程闭环监控,电网故障能快速定位、迅速隔离,平均故障抢修时间缩短了30分钟、试点区域内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4%、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943%。
标准创新,制订行业准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以及标准对企业形象提升的重要性,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工作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之一也不例外。而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标准化建设大潮中,范瑞祥始终是潮尖上的“弄潮儿”。2011年,范瑞祥研发出适应于公用配网电能质量综合调控的移动式D-STATCOM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冲击性负荷补偿的难点问题。但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他没有安于现状,果断组织编制了相应的电力行业标准-《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DSTATCOM)技术规范》,成为类似装置进行测试与应用中所普遍采用的技术准则。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作为湖南人,范瑞祥常将毛主席的这首《满江红》挂在嘴边。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和稍纵即逝的科研机遇,范瑞祥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他常说“逆水行舟,慢进即退”,他和他的团队始终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不曾有半点懈怠和自满。
8年春华秋实,弹指芳华如电。范瑞祥以跨越式的速度成功完成了一个从博士到工程技术人员到“技术权威”的完美蜕变,他在一个看似单调、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簇拥着绚丽的鲜花和光环。但他始终否认自己是功成名就的“权威”,而是坚持做创新路上不知疲惫的“行者”。“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就是范瑞祥,一个勤奋、善学而又清醒、低调的国家电网人,用汗水助力着坚强电网的完善与进步,用才智点亮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