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学子:点亮一盏盏撬动阳光的灯

14.01.2015  18:24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当几个大学生,用他们有限的力量,结束了一个山村无电的历史。灯光亮起时,你会想到什么?

  “我发现了青年在哪里。”华北电力大学团委副书记王集令说。

  这是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故事,也是触摸当代青年脉搏的故事。

  “要提高能力做更多的事

  半年过去了,张衡还是经常收到江西赣州兴国县崇贤乡齐分村那个热情村长的短信。

  “你们为齐分村办了一件好事啊。”村长在短信中说。

  2014年8月10日,张衡和同学们来到齐分村,为15户人家建设了一户一座“户用并网光伏电站”,不仅结束了该村电力供应连电饭锅的饭都做不熟的状况,而且多余出来的电还可以并网卖掉,使每户人家每年增收三四千元。

  张衡是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项目的志愿者。

  “第一年跟着团队去内蒙古蒙东地区,只是走马观花看看风光、风电设施等。第二年去四川凉山州,看着艰苦的生活环境,觉得自己想要做些什么。第三年,去过江西等地后,我觉得要提高能力做更多的事。”不知不觉中,张衡发现自己有了一种“情怀”。

  苏巴特·肖凯提和张衡有类似感觉。苏巴特之前从未觉得新疆无电村子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直到2014年夏天,在乌鲁木齐县永丰渠乡的黑家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4团牧二场,他的想法改变了。

  苏巴特他们向80户牧民捐赠了户用太阳能发电设备,并教给牧民怎么用。“以前我甚至因为自己学的是计算机,不是华电的主流专业而迷茫,现在不了。”这个维吾尔族青年说,“我会用自己所学为家乡做事。

  “这个项目让我发现青年在哪里

  2009年,华北电力大学启动了“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项目,4名教师和13名大学生组成“能源电力调研西藏行”主题社会实践团,深入西藏无电地区进行调研。2010年8月,项目组为西藏拉孜县节村53户无电居民安装太阳能照明设备,结束了该村无电的历史。

  5年来,西藏、陕西、新疆、内蒙古、云南以及四川、江西、湖南等省的无电村都出现过华电学子的身影。

  “学生们变的不一样了。”这是华北电力大学团委副书记王集令、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薛明磊、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杨天明共同的感受。

  张衡即将开始的博士生研究方向与绿色能源相关。他和同学于去年10月27日办起一个微信公众号:绿色电力。讨论介绍绿色能源、全球新能源企业的特点、国家低碳方案……张衡说,我们要了解我国和全世界绿色能源行业产业的发展、政策,睁开眼睛认识行业和现状,然后进行科研。

  要是以往,王集令觉得这是大学生们的新时髦,现在,“他们是在实实在在做事”。

  “之前,有个做团工作的前辈说,你要发现青年在哪里。我觉得不就是身边这个群体么?一个电话就找到了。经过实践,我懂得了这句话的意思,也看到了华电的青年。”王集令说,“这种实践,对价值观的教育是其他任何方式替代不了的,不仅学生,我们也一样。看到光伏产业、绿色电力这些词,以前没有任何感觉,现在会想起藏区的蓝天,和蓝天下跟着我们跑来跑去装设备的那个当地男孩的脸。”王集令说。

  “大学生要想国家的事

  今年,该实践项目要沿着丝绸之路展开。从雪域高原,到长征路,又到丝绸之路,华电的绿色电力行动是按照什么规律前进?

  “要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能源是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持。”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吴志功说起这个社会实践项目的设计初衷,“华电要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新趋势。我们要培养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就要引导他们想国家的事儿,想民族的事儿,想家乡的事儿。

  我国缺电地区大多位置偏僻,人口不多,用传统的架线等方式通电,成本太高。而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又有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设计这个活动项目,让学生们运用所学来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困难。这就把国家的事儿、家乡的事儿和学生的学业、科研结合起来了,这也是他们职业、事业的起点。”吴志功说。

  2011年,华电学生作品《西藏无电区农牧民用电对策研究——基于对拉孜县新能源利用的实证分析》获得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4年,学生项目“绿色电力让牧民生活更美好”获得创行世界杯冠军,学生们在这个项目中完成的风电智能控制系统获得7项国家专利。

  在学生们增长了才干、寻找到科研生长点的同时,绿色电力行动项目成长为一个能够撬动部位资源的项目,并且一个“绿色能源解困扶贫”创新模式正在形成。去年,该项目成为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之一,获得60万元的资金支持,进而获得7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总计50万元的企业资金设备支持。不仅解决了电,而且为村民带来生财之道,大学生牵动政府、企业的资源,为山村点亮一盏盏能撬动阳光的灯,也点燃了自己内心家国担当的灯。

  (光明日报记者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