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老电影原型的面纱:“王成”曾被隔离审查

04.12.2014  17:14

  没有手撕鬼子,没有裸女敬礼,没有夺人眼球的情节和对话。老电影以它们固有的清澈淳朴被大众熟知,成为记忆中的经典。

  这些老电影的原型人物,或被尊重、或被隐藏、或已离开,当他们在刚刚落幕的《金声玉振》节目中重新出现时,又勾起了人们的无数回忆。我们试着揭开他们的面纱,看到那些与电影同样光辉的底色。

  《龙江颂》女主角原型是俩爷们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很多人听到这句歌词,就会想起那个黑白的画面,志愿军守着枯竭的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

  今年78岁的王清珍却有不同的感受。她15岁当卫生兵,在朝鲜战场上前前后后救治了上百位战士。有的伤员被烫伤了无法咀嚼,她就把饭嚼碎了,喂到伤员嘴里。有的伤员不能吃药,她就像喂小孩一样,把药嘴对嘴慢慢送进去。甚至有伤员因重伤不能正常排尿,她就扑下身子用口对着导尿管,把尿吸出来。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篇题为《来自上甘岭坑道里的“迟到”新闻》的通讯记录了她的事迹,被引用到《上甘岭》的电影中,王清珍就是开头唱歌的女卫生员的原型。

  “上甘岭条件很艰苦,伤员一个靠着一个,没有水喝,有人就提议唱个歌吧,我们就哼几句。”王清珍说,听到《我的祖国》,都会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头一天还在一起唱歌的战友,第二天可能就永远离开了。

  同样因为一篇通讯,太行山一级抗日英雄郭兴成就了《平原游击队》中的“双枪李向阳”。然而,郭兴却不认为自己是“双枪李向阳”的原型。

  “我不是双枪,是三支枪。两支驳壳枪,一支花口撸子。”在接受采访时,郭兴说,两支驳壳枪替换打,在上衣口袋。等敌人到了跟前,就用花口撸子,“枪里总要剩下一颗子弹,这是留给自己自杀的。

  郭兴说,电影中李向阳化装成日本人那段情节是真实存在的。“当时我们队伍有任务,一年要消灭105个敌人,其中五个必须是日本鬼子。那时鬼子已经占领城区,我们就化装成日本人,跟太行山独立团四十九团借了三匹马,直奔河北省永安县城。”郭兴说得兴起,立马比划起来,“到了城门口,站岗的伪军看人骑马,光敬礼不敢问。我就一下子掏出枪,把他们打死了。

  谈及原型,郭兴摆摆手,他认为李向阳的角色集中了多个战士,自己只是其中一个而已。有些战争电影的原型,确实集多个人物于一身。比如《小兵张嘎》的编剧徐光耀曾说,嘎子哥集合了当地很多英雄的故事和事迹。王清珍的儿子刘翔平也对记者说,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迹,是所有志愿军女护士,是把这些事迹用艺术的表现形式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了。

  其中最特殊的,应该就是《龙江颂》中女主角“江水英”的原型。

  “江水英的原型是两个人,分别是洋西大队的大队长郑流涎和公社党委书记郑饭桶,两个原型人物都是男性。”福建龙海市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林兆明说,“为什么要用女的呢?就是为了便于舞台表演。”林兆明说,有谣传说起用女性是江青主导的,其实原稿中就设定成了女性。“‘江水英’这个名字有个深刻的含义,江代表九龙江,水代表堵江截流、引水抗旱,英就是英雄群体。‘江水英’代表九龙江流域,堵江截流、引水抗旱的事迹中产生的英雄群体。”

  “王成”被隔离审查

  时过几十年,电影中的原型人物都踏入了耄耋之年。虽然抗战开始距今已经77年,但是郭兴从来不用日本生产的东西,不与日本人讲话。他曾亲眼看到日本鬼子执行“三光政策”时的烧杀抢掠,从那时起,他就痛恨日本鬼子。

  郭兴从北疆军区司令员岗位上离休,如今在新疆军区驻洛阳干休所安度晚年。

  然而,并不是每个电影中的原型都有这么平顺的生活。

  “向我开炮!”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成为无数人记忆中的经典,然而王成的原型蒋庆泉却一直不肯承认。

  “像电影中的王成一样,蒋庆泉在高地上报告敌人的位置。”山东电视台《金声玉振》栏目编导刘明晓说。看着敌人一步步临近,周围只剩了蒋庆泉一个人,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随时牺牲,而且要捎上几个鬼子,他拼命地向连队喊:“向我开炮!”最后却等来了敌人的炮,蒋庆泉倒在地上,眼睛、脑袋火辣辣地疼。当他醒来时,已在美国的战俘车上……

  “在美国人审问时,蒋庆泉说自己在一连一排一班,只有一台设备,这显然是糊弄美国人。后来美国人让他在日本、台湾、韩国当中选一个地方去,蒋庆泉仍然选择回国。”一位熟悉蒋庆泉的朋友说,回国以后蒋庆泉受到了审查,组织认为他暴露了信息,将他隔离了很久。“他的内心一直很委屈。

  刘明晓说,一直到两年前,蒋庆泉遇到当时的团长,他上来质问:为什么在那种情况下,一不管,二不救,三不打炮?六连哪去了?为何缩在沟里不动?团长平静地说:其实为了救你,已经牺牲了六个连的连长……蒋庆泉一下子如释重负,多年的委屈一瞬间烟消云散。“那个场面,就跟《集结号》中的情节一样。”刘明晓说。

  如今蒋庆泉仍然跟老伴一起,靠做鞋垫为生,几个孩子也都在家务农。“同样的还有李茂勤,也就是《海鹰》中的原型。在鱼雷艇被国民党击中后,他游回了大陆,却受到审查。”江水英原型之一郑流涎,因为当过大队长,在“文革”时被打倒。“改革开放后,大家都走上了致富之路,可他太老实,年纪也大了,没能富起来。”林兆明说。

  原型命运与现实差距最大的,应该是《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

  胡文存是小二黑原型岳冬至所在的山西省左权县芹泉镇小南庄村的村主任,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他透露,跟电影中一样,岳冬至是民兵队长,是个勤快的小伙子,想打破父母对他的包办婚姻,和小芹自由恋爱。他们的感情,也像电影中一样,你侬我侬。“电影是喜剧结局,真实的情况是他们没有结婚。村里面有五个村干部,都相中小芹了,所以对小二黑不满。在开民兵会议的晚上,这几个村干部想找茬教训一下小二黑,没想到把他打死了,后来伪造了现场,在牛圈里制造了小二黑上吊自杀的假象。”胡文存说,赵树理离他们村很近,就到村里来调查,后来按照这个事情写了小说。

  老战友力证黄继光确有其人

  作家萨苏记得,曾经有个导演去采访郭兴,一开始装作不认识他。“大爷,您今年多大?”“我刚七十!”“那您70岁怎么打鬼子?”“我从娘胎里就会打鬼子!”萨苏说,当时老爷子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

  “其实他已经八十多了,身子骨非常硬朗,反应特别快,尤其是那个精气神儿,仍然保持着那份生命力。”新疆军区洛阳干休所所长李银山说,这是一种军人的惯性。

  萨苏说,一个人能够成为电影里的人物,肯定有他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他认为是“精神”。虽然时代不一样,社会也不一样了,但是精神是永存的。“在原型人物身上,能看到喧嚣世界中一些生命的东西存在。

  有一次,萨苏跟着一行人去俄罗斯,同行的有一位老人叫李敏,是《八女投江》中抗联女战士的原型,已经91岁了。“当她看到俄罗斯无边的原野,立刻兴奋起来,在原野上尽情地奔跑,就像一个少女。”萨苏说,当时她还要跟一位年轻的摄像赛跑,最后真的跑赢了。

  “我的母亲,用现在的话说,是很‘轴’的人。”刘翔平说,王清珍从不给单位添麻烦,只要是领导说了,不管对错,老人都去做。“我们家三个孩子都是自己找的工作,我工作的厂子垮了下岗了,没事情做只能外出打工,但老人从来不因此找关系走后门。

  刘明晓说,在做节目的时候,王清珍老人从来不迟到。有时候临上场,工作人员让她坐下休息,她也不同意,觉得这样不正式。在节目安排上,基本都以节目组为主,没有任何干扰,当有人诋毁她时,她却一定要站出来说话。“比如现在网上铺天盖地质疑黄继光是否确有其人,她就站出来说真有其人,并且亲自送了他最后一程,在这个问题上她一直都很有立场。

  战友的感情,似乎是原型人物,更准确地说是老一辈战士共通的情感。在临来山东的那天晚上,蒋庆泉和老伴赶出了100双鞋垫,要送给在山东的老战友。当得知老战友没有收到鞋垫,又坚决把鞋垫要了回去。“很真实、很有劲头的老人。”刘明晓说,“同样在节目组的年轻人,却很难沟通,叫苦叫累,甚至说起这些老英雄时,有人一个也不认识。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缺失的很多东西。”山东电视台制片人吕昉说。(记者陈玮实习生张俊其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