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电视圈那些假预言:大咖片酬不降反升
刚刚过去的2014年电视圈,受到前所未有的“一剧两星”新政影响,在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种种泡沫与假象。业内盛传的关于大咖降酬,婆媳剧持续火爆的等预测并未如期上演;影视界跨界并购的热潮来去匆匆,并未形成声势;收视率真相依旧疑云重重……本期黄金档中,腾讯娱乐也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将这些假象和泡沫一一戳破。
假象一:片酬将降? “一剧两星”后大腕片酬不降反升
2014年,“一剧两星”政策的颁布让电视人喜忧参半,忧的是制作价格大大受限,原本200万一集轻松就能卖给四家卫视的电视剧,“一剧两星”之后似乎就没那么好卖了。而制作费也势必要跟着往下调,圈内人心惶惶不说,各大影视城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
但“一剧两星”也有让影视公司“欣喜”的地方,制作费下来了,是不是也意味着演员片酬,尤其是一线演员的片酬,将会有所下调?
近年来,演员片酬过高确实被影视公司和电视台所诟病,甚至不少演员片酬比重达到了所有制作费用的70%,这让制作公司怨声载道。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秘书长王鹏举曾表示,“电视剧生产要有合理的成本匹配,就是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的片酬,应该各占总投资的十分之一。顶级大明星的片酬也可以略高一点,占到八分之一左右。”但目前的分配比例显然不合理。
而“一剧两星”给电视人带来了希望,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制作费低了,演员片酬势必会跟着下调,起到抑制演员片酬恶性增长的作用。
演员张国强就曾直言,“一剧两星”的政策确实让演员的片酬有所下降,“投资成本降了,演员片酬肯定也降了。具体降多少不能说,应该是圈子里都全面降了,因为你不降人家就找别人了。而且现在请大咖也不一定能保证收视率。”
真相:大腕片酬依然坚挺 片方只能自寻出路
今年“一剧两星”实施后,一线大腕的片酬依然坚挺,甚至还有上升的趋势。
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认为,一线演员片酬依然居高不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一剧两星”政策出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今年将要播的剧,在2014年已经开始拍摄了,因此目前仍处于过度阶段,“只有到了2015年,大家在新的模式开始操作一些剧目的时候,演员的片酬可能才会有一些变化。”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和市场挂钩,王磊卿直言“一剧两星”后,依然会有一些大制作的电视剧,而这些剧势必需要一线演员来支撑,演员手中并不缺本子,“一线演员价格其实是很难有什么变动的,因为市场对高价位的顶尖剧还是有需求度的。”剧评人袖手也透露,影视市场以及综艺节目对一线明星资源的争夺,也助推了他们的价格持续走高。
不过王磊卿也表示,虽说大腕片酬不会下降,但上升的空间也不会特别大,而影视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对策,“公司可以和艺人进行捆绑,有些是通过股票的方式,你达到多少票房,我给到你多少股份,通过后期回报这一块实现片酬的收入。
假象二:“剧王”之后无精品?大剧依旧有门槛会更高
把手里的大剧赶紧卖了,没播的赶紧播了,将面临着巨大的损失,这是影视公司和电视台面对“一剧两星”政策的第一反应。
于是乎,2014年下半年,大剧一窝蜂亮相荧屏,其中以150万/集的《离婚律师》为最贵,这部剧也因此获得了“剧王”的封号。毕竟,这样的价格,在四星时代就已经让几大卫视买的有些吃力了。大家纷纷预测,按照去年一线卫视单集价格60-80万/集来计算,到了2015年,200万/集将成为电视剧投资的天花板,如果单集成本超过140万,那么影视公司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因此,“一剧两星”后,大制作电视剧很有可能会挥别荧屏,毕竟,如果电视台买不起,影视公司也就没有了拍摄的必要。
真相:一波大剧正在逼近 售价提升30%
事实上,2015年刚刚到来,就有几部大剧的售卖价格超出了预期,由范冰冰主演的,横跨2014、2015年播出的大剧《武媚娘传奇》,以及由赵薇主演的《虎妈猫爸》售价并不低于《离婚律师》。
柠萌影业创始人、总裁苏晓在中国电视剧十问中明确指出,去年市场对“一剧两星”的政策实施比较悲观,认为高投入的大剧将会终结。但新年伊始,业内惊奇地发现,市场对政策的消化能力超出了预期,“成本超过200万/集的大剧依然开机不少。原因是市场对‘精品剧’的需求在上升。大剧还会有,风险在加大,门槛在筑高。”
王磊卿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存在即合理。影视公司启用强大的演员阵容和制作班底,在市场看来,还是值这个价格的,而2015年大剧的价格也将比2014年提升20%-30%。当然,相对来说,大家对投资大制作的电视剧肯定也会越来越谨慎,从剧本到演员都会更加精心,这样一来,其实也是提高了电视剧的整体制作水平。
假象三:2015婆媳剧将依然火? 高颜值小鲜肉已占领收视高地
2014年是近年来影视人最迷茫的一年,新政出台,局势动荡,让影视公司一下乱了方寸。原本的拍摄计划相继搁浅,大家更多地是观望,想看看“一剧两星”后,这股题材之风到底往哪吹?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根据历年的播出经验,家庭剧永远是荧屏上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婆婆妈妈可是电视观众们的最爱。而2014年遍地开花的生活剧似乎也佐证了这一看法,再加上影视大腕们也都投身拍摄这类剧种,于是乎,行业预测,2015年将继续是生活剧的天下。
这也给影视公司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政策来袭,但霸占遥控器的依然是家庭妇女,生活剧似乎依然独步荧屏,优势也更加明显。
真相:“颜值剧”占领高地 颜值才是今年主打
但随着“一剧两星”到来的,还有电视观众平均年龄的下降。根据腾讯娱乐统计,2014年移动端观看电视剧的人数已达到2.93亿,比上一年增长几乎翻倍。苏晓透露,这一数字也使电视观众的平均年龄降到了39岁,而电视观众的收视趣味也更加中产化。
也就是说,曾经在荧屏上受宠的婆妈剧、抗战剧将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年轻观众更喜欢的偶像剧、行业剧,“都市中产人群迅速崛起,他们更关注情感、生活、婚姻、职业这些精神困扰,审美趣味要求时尚、演员高颜值、制作精良,相反不迷恋充满小市民气息的家斗剧,中产趣味击退小市民趣味可以看做去年电视剧的大变化。”苏晓如是说。
他还表示,“2015年,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偶像剧、行业剧、婚姻情感剧,也有利于一夜之间演员小鲜肉的崭露头角。”业内人士也指出,台网差异的变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今年占比最多的情感类题材电视剧从往年“婆婆妈妈的家斗剧”转向青春、都市。
这样的变化,意味着“颜值剧”的时代真的来了,从画面到服化道甚至演员阵容,都将向“颜”看齐。即便是想继续做生活剧的影视公司,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如何让这类剧做出新意,更能吸引年轻观众,“所有的家庭关系所引出的一些剧,在这两年在都市题材当中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关键是如何让这些婆妈剧更加能做出新意来。”王磊卿说。
假象四:影视跨界并购正酣? 资并购投资趋于理性
影视圈一向不乏源源不断的热钱,而2014年更甚,有数百亿资本涌入,这也导致影视业并购案几乎平均6天一起,跨界并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据了解,2014年3月熊猫烟花以5.5亿元收购电视剧制作和发行商华海时代影业100%股权;中南重工10亿元收购大唐辉煌100%股权;申科股份 25.2亿元收购海润影视100%股权;禾盛新材2.2亿元收购金英马影视26.5%股权等等,影视公司和各行各业纷纷联姻。
一系列并购案的成功,让不少影视公司垂涎欲滴,纷纷打起了并购的念头,一大部分都已经在酝酿之中,想搭上并购的这辆顺风车,甚至有业内人士称,影视行业之间的并购、整合也即将迎来高潮期。
真相:早已过了“蜜月期” 并购越来越理性
业内所预测的这一高潮期似乎并没有到来,而之前“闪婚”的企业和影视公司,也开始了“闪离”,至于那些已经“订婚”的,大多也都挥手拜拜了。资本市场开始冷静,之前的疯狂也被认为是部分公司为了炒高股价而进行的并购。到了今年,刚刚进入影视行业的各大企业相继宣布终止收购方案,与之联姻的影视公司的上市计划也只能搁浅。
苏晓直截了当地表明,做金融的聪明人多,资本界没有傻钱,“资本刚进入想看清电影这一行可能要一年,再看电视剧这一行也就要半年,如今再看综艺节目制作公司,三个月就够了。不说原形毕露,而是我们这一行的泡沫挤的差不多了。”
究其原因,除了并购要价过高,财务问题突出,影视行业空间不足等因素外,“一剧两星”对跨界并购遇冷,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剧两星”的结果就是影视公司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对那些实力不够强的公司来说,政策之下,压力势必会增大,更有甚者还面临着“干不下去”的窘境。
其实,“一剧两星”后出现这种情况也算正常,在王磊卿看来,前两年跨界并购热,其实也是企业和制作方的一种需求,但如今大家都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繁荣其实是虚假的,“资本方觉得投影视是非常时髦的一个东西,是一个阳光产业的东西,而且并购之后身价一下子就上去了。但从目前来看,这种蜜月期已经过去了,现在对资本方和被并购方来说,都处于一个非常理性的并购的时期了。”
假象五:收视率造假被遏止? 出得起钱依旧能买到高收视率
收视率造假这事儿,一直被业内人士所诟病。2010年,人民日报曾连发三篇深度报道揭秘收视率造假问题。2012年,制片人王建峰公开举报第三方公司买卖数据。 几年过去了,索福瑞增加了收视样本户,并增加了反侦察等手段,防止了数据被窃听和截留的可能性,似乎收视率造假有所缓解。
真相:收视率造假日益猖獗 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
收视率造假是否真的有所扭转?其实不然,反而是造假公司日益猖獗。有卫视工作人员表示,收视率的造假范围已经从一线卫视扩展到二三线卫视,而“一剧两星”之后,收视率造假也有增长趋势。
对电视台来说,电视剧购买的成本增加了,风险也就大了,因此,和影视公司签署对赌协议也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北京贺盈时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珺涵就透露,如今“对赌”在圈内已经特别普遍了。
为了达到对赌协议中的收视标准,影视公司势必会寻求造假公司的帮助,由此助长了收视率造假的气焰。而数据公司也不再甘于只做数据,而是和制作公司合作,强强联合,将自己的影视剧、节目推向收视榜前端。至于那些依然专注造假的收视率公司,则都是明码标价,如果电视剧收视排名想进前5,价格在6-8万一集,如果要进前3,价格则高达10万一集。所谓数据随便改,只要肯出钱。
假象六:了解改编“真相” 不要跟着电视学历史
近年来,古装剧和小说改编在电视荧屏上走俏,《武媚娘传奇》、《封神英雄榜2》等收视点击量都名列前茅。今晚将在腾讯视频播出的《少年四大名捕》因原著影响力和豪华演员阵容也备受关注。
但是改编的呈现出的剧本并不等于小说或历史记录的文本。
在将要播出的《少年四大名捕》中,杨洋饰演的无情英俊潇洒,身体没有任何残疾。在温瑞安的著名武侠小说《四大名捕》中无情是一个双腿残疾终日坐在轮椅上的青年,江湖赞言:“无腿行千里,千手不能防。”
姜子牙≠《封神英雄榜》
在热播剧《封神英雄榜》中姜子牙英俊潇洒甚至连狐妖妲己都为之倾倒,但是历史上的姜太公是齐文化的开山鼻祖,出山助武王伐商时已是80高龄,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即便是在传统小说《封神演义》中也根本没有所谓的人妖绯闻。
武则天≠《武媚娘传奇》
刚刚完结的《武媚娘传奇》中李世民对范冰冰饰演的武媚娘钟情不已,但是在历史上李世民和萧淑妃才是真爱,李世民当权期间武媚娘一直只是个不受宠爱的才人。
结语:
2014年是影视圈变革的一年,而2015年则是电视行业的一个新纪元。“一剧两星”政策的公布让业内人士感到迷茫,但也让他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于是,在政策正式实施之前,业内人士脑洞大开,对新政到来之后的“世界”进行各种预测,从演员片酬到电视台购买力,无不在猜测之内。
不过,遗憾的是,业内人士的猜测并非准确无误,而新政来临之后也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让人措手不及,虽然演员降薪这样的幻想并未实现,但曾经的一些乱象,似乎也在“一剧两星”的调控下得到了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