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男孩母亲节准备惊喜:为妈妈做碗面(图)
杨金东听说按摩穴位可以提高肾功能,就每天为儿子按摩。
杨金东在北京接到家人的电话。
上铺堆满了妈妈手工缝制的坐垫,这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
杨金东每天为儿子记录身体状况。
“慢性肾衰,肾性贫血”,儿子诊断书上的几个字,像是给母亲杨金东宣判了“死刑”,因为这几个字,意味着儿子患上了尿毒症。她记得那是2012年9月末,暑热尚在,她却觉得冷,手不自主地开始抽搐,嘴角颤巍巍不听使唤,脑子一片空白。
杨金东今年40多岁,2000年,儿子王剑出生在河北涞源。2006年,一场车祸夺去了王剑父亲的行走能力,常年卧床仅一只右手尚能活动。从那时候开始,王剑成了家里的小男子汉,帮助妈妈做饭洗衣照顾父亲。可谁又知道,6年后的夏天,儿子也遭遇不幸。
“那时候放暑假,孩子半夜呕吐,以为是他吃坏了肚子。”杨金东说,两三个月以后,孩子迟迟不见好转,又出现贫血、乏力症状,一个好动的孩子突然蔫下来了。
2012年9月末,拿着打零工攒下来的5000块钱,杨金东带着王剑来到北京。“慢性肾衰,肾性贫血”,至今她还记得诊断书上这8个字排列的模样。说到这,杨金东又抹起了眼睛。
她知道,这病只能换肾,可找到一个各项指标全部匹配的肾,犹如大海捞针。但她不愿放弃。
为了方便儿子做透析,杨金东带着王剑辗转租住在儿童医院附近,低矮的平房、不透气的地下室、待拆的筒子楼,搬家是常有的事儿。
王剑母子如今的住处在白塔寺附近,10平米的房间没有窗,墙壁透着霉味。一张上下铺和一张搭起来的单人床,剩余的空间里,只够放一张做饭用的小桌和一张课桌。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每周一、三、五早晨,杨金东都要骑着自行车带王剑去儿童医院,将孩子送进透析室,自己就到医院对面的小餐馆端盘子洗碗,每小时收入13元。过了中午,王剑透析结束,她再把孩子接回来。
其余的时间,她都在缝制一种坐垫,以她的速度,两三天能做完一个,一个售价50-100元,一个月下来有1000多元的收入。因为不间断地工作,杨金东的双手布满伤痕。
每个月末,杨金东都要带着1万多元,到医院给孩子交下一个月的治疗费,单凭她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幸好,有爱心组织一直在帮助他们。
妈妈的付出,王剑看在眼里,14岁的他比同龄孩子成熟很多,尽管他背着妈妈偷偷说过透析很疼很不舒服。但当着妈妈的面总是一派硬朗,经常给妈妈做饭,给妈妈吃“宽心丸儿”,“如果我说疼,我妈心里更疼。”
问他周日是什么日子,王剑说是母亲节。他准备了惊喜给妈妈:亲手为妈妈煮一碗面条,浇上麻酱切点儿黄瓜,因为妈妈爱吃面。
如果您在白塔寺附近能提供一份下午2点以后到晚上(避开透析时间)的工作,也可与杨金东联系。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